□ 胡立彪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近日报道,一些电商平台上销售的“遛娃车”导致多名儿童受伤。经过调查发现,按照标准要求“遛娃车”必须配备安全带(即束缚系统),在检测中,有42.3%的产品不符合要求。央视曝光后,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调查,查封了4家涉事企业的产品,并对4家涉事企业的10余家上游供货商立案调查。
网售“遛娃车”存在安全隐患,这再次提醒,在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千万不能大意,包括家长、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所有相关者,都要高度重视,真正负起责任,以实际行动筑牢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防线。
儿童用品之所以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风险,与此类产品具有特殊性有关,而这种特殊性由儿童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儿童人群不同于成年人的最显著的特殊性是他们体量较小,因此适合其使用的产品也要相应“缩小”。但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儿童产品也不能只是将成人用的产品缩小一号就行了。以口罩为例。儿童肺部发育不完全,呼吸道内阻大于成人,当佩戴的口罩存在过大的呼吸阻力时,儿童呼吸不畅会使大脑缺氧,引发呕吐等身体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正基于此,口罩企业不能按照一般的口罩标准生产儿童口罩,而应按《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等标准要求生产。
儿童的特殊性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否则也会出问题。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世界五彩斑斓,于是就给他们购买色彩鲜艳的东西。但儿童心理学家指出,注意力集中对于儿童学习成长非常重要,而颜色鲜艳、形状多样的文具等产品,往往会分散其注意力。而且,色彩冲击力过强,会对儿童的视力和神经发育以及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有的企业为满足“儿童喜欢”的需求,会将儿童用品设计得五颜六色,但这些“高颜值”的产品却可能潜藏更大隐患。市场监管部门提醒,一些附着在书皮、铅笔袋上的鲜亮颜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芳香胺以及铅、汞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儿童长期接触此类物质,会增加健康风险。
过分强调儿童特殊性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有经营者制造“特殊性”噱头进行不当商业炒作。目前在市场上能见到不少贴着“儿童专用”标签的产品,如“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面条”等,号称采用了某种高科技,专为儿童量身打造,受到一些家长的青睐。但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有关儿童食品的国家标准,主要针对的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3岁以上的儿童食品,生产执行的基本都是成人标准。也就是说,我国并未针对3岁以上儿童专门制定相关食品标准。儿童虽具有特殊性,但在许多情况下不必突出强调。3岁以上儿童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需要摄取多样化的、营养均衡的膳食,基于此,多数国家都没有关于儿童食品的专门标准。如果超过了3岁的儿童仍强调其特殊性,甚至人为设计专门标准,反而会产生误导,使儿童摄入的食品营养不均衡、不健康。其他产品领域情形大体类似。因此,市场上那些所谓“儿童专用”产品,多是商家忽悠人的营销手段。
真正体现对儿童群体的重视,为他们提供适合其用的产品,就要摒弃以“小大人”视之的观念,建立起“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是一种态度,不光适用于与儿童对话交流,也普适于对待儿童群体的方方面面。企业生产儿童用品,尤其需要强调建立这种态度,真正用心研究儿童,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和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当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建立“儿童视角”也非常重要。要建立完善儿童用品法律法规标准,并能够站在这个视角审视市场、做好监管。只有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上消费者“用脚投票”,给企业施加足够强的外力,才能促使其改进发展思路和市场策略,主动把经营眼光调整到“儿童视角”,真正负起责任来为儿童生产有质量安全保障的产品。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