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钢铁业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9月实施

2024-07-10 13:11:04 中国质量报

钢铁业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9月实施

促进钢筋及钢丝绳产品质量提升

本报讯 (记者徐建华)记者从7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钢铁行业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会上获悉,钢筋及钢丝绳6项重点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9月25日开始实施。这对加快钢筋、钢丝绳重点产品安全标准升级、筑牢安全生产标准底线、推动引领设备更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6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 1499.1-2024《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2-2024《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24《冷轧带肋钢筋》、GB 8903-2024《电梯用钢丝绳》、GB 26722-2024《索道用钢丝绳》、GB 33955-2024《矿井提升用钢丝绳》。

此次标准宣贯会由全国钢标委钢筋混凝土用钢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钢筋标委会”)和钢丝绳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钢丝绳标委会”)联合组织召开,旨在向社会各界、各相关方,通报、解读标准内容,进一步推动标准有效实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时,也为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强制性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提高安全底线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表示,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筋和钢丝绳作为建筑、矿山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产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中,钢筋和钢丝绳产品质量存在不合格现象,同时,结合相关行业调研和市场反馈,发现产品质量合格率有所下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此,经过调研、论证,市场监管总局启动6项钢筋和钢丝绳重要产品的强制性标准研制工作。

据介绍,6项标准从研制到发布历时6个多月。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坚持通用性、安全性原则,充分体现标准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在技术内容上从严把关产品质量,以保障产品安全性,筑牢建筑工程质量底线。其中,钢筋标准优化了规格系列、提高了部分力学性能要求,特别是对重量允许偏差数值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电梯用钢丝绳》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对电梯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等参数进行了更新修订,提高了电梯设计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矿井提升用钢丝绳》和《索道用钢丝绳》标准增加了对市场上新规格产品的要求,完善了检验方法,与煤矿安全规程、索道安全规范协调配套,有力保障了产品安全使用。

据了解,6项标准均由推荐性国家标准转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指出,6项国家标准涉及建筑、电梯、索道、矿井等领域,转化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更有利于发挥强制性标准“兜底线”作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透露,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骨架材料,广泛应用在房屋、桥梁、铁路、公路、隧道等各领域,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2023年,我国钢筋产量达到2.26亿吨,占粗钢产量的22.1%。钢丝绳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煤炭、索道、电梯、石油、化工、建筑、航空、船舶等重要领域。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钢丝绳生产企业超200家、产量约300万吨。

市场监管总局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统计数据显示,热轧带肋钢筋产品在2020年、2021年、2022年的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4.6%、8.6%、4.7%。2021年,冷轧带肋钢筋产品抽查不合格发现率为38.0%,热轧光圆钢筋产品抽查不合格发现率为1.6%,钢丝绳抽查不合格率为10.2%。

钢筋标委会秘书长刘宝石表示,3项钢筋标准由推荐性国家标准转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提高钢筋产品质量,提高抽样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安全,减少或杜绝假冒产品,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或杜绝钢筋产品“瘦身”等。钢丝绳标委会副秘书长任翠英也表示,3项钢丝绳标准由推荐性国家标准转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提高钢丝绳产品质量,提高抽样合格率,筑牢钢丝绳生产安全底线,以标准提升牵引钢丝绳设备更新。

魏宏指出,新标准将进一步提高相关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本质安全性能,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同时促进新产品的应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钢筋、钢丝绳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新标准将有力支撑产品许可证实施,为产品质量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也为开展产品认证工作提供统一规范。此外,6项标准的发布实施也是落实《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有力举措,将对设备更新、拉动产品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