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7-16 16:10:59 中国质量报

□ 徐建华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加速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将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进程持续推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4亿元。截至2024年3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已有714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即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同时,《指南》还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路、重点方向,明确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框架等,无疑会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般来说,人工智能产业,是指人工智能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属于新兴产业。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产业集群初步显现,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创新企业加速成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产业发展也面临核心基础技术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如此。一言以蔽之,须以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标准化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指南》明确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尤其是要“优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机制,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成标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通过标准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发挥标准的约束作用。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也容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因此必须发挥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作用,助力产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的标准体系,按照《指南》提出的标准体系结构、框架等加快完善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标准体系建设,让产业发展有“规矩”;另一方面,通过标准的约束作用,实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

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持续提升标准水平,以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才会迎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