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汽车行业这么“卷”合适吗

2024-07-18 16:35:49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第14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呈现不少亮点,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行业“内卷”严重。现阶段国内消费需求不旺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的现象,不少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这些现象影响和冲击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对于行业“内卷”问题,汽车企业感受最深。尽管一些车企认为“卷”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属性,通过“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卷”流量等,可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迭代,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推进行业发展,但他们都对当下国内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现象表示担忧,认为“卷”得有点过,会产生负面效应。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如果市场化水平很高,法律法规健全,监管部门严格执法,行业“内卷”可能是好事,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并非良性,更多是简单粗暴的“价格战”,造成的结果是部分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而偷工减料、造假售假。这种恶性竞争会对行业市场造成严重破坏。

人们看到,国内汽车市场从去年开始的“价格战”一直延续到今年,目前仍未停歇。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邓承浩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远远偏离了价值,卖出了‘白菜价’。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打得比燃油车还要猛烈。”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对当下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也表现出担忧:“一旦不顾实际成本而直接降价,将引发一场‘逐底竞争’,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血流成河’。”

“价格战”之外,不少车企还大打“口水战”“营销战”等,整个车市硝烟弥漫。有车企举报其他车企产品存在排放不达标问题,有车企将增程式混动技术贬为“落后技术”引发争论……车圈内这样的“互怼”一直没有消停过。“王婆卖瓜”式夸大营销更是屡见不鲜,明明是售价几十万元的车,却偏要自称“500万元以内最好”,本来是产品技术讲解,结果满场都是“遥遥领先”“没有对手”。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付于武感慨地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过70多年历史,产业应当营造实业兴邦的理念,如今却到处充斥着浮躁的气息。”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股浮躁气不仅表现在一些汽车企业身上,还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上。近年来,在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GDP增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宁可赌输N次,不肯错过一次”的心态盲目上马项目。但由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耗资规模等情况估计不足,引发诸多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但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车企盲目投产扩产、重复建设,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

各种乱战中,不少新能源车企陷入“能卖车却不赚钱”的困境中。辛国斌指出,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但真正实现盈利的车企屈指可数。盈利水平低是一个危险信号。早在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提出要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问题。两年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再次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产业内无序竞争、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足以证明当下无序竞争情况相当严重。

要改变过度“内卷”无序竞争的现状,推动我国汽车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同时发挥作用。要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从考核、税收等方面入手,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管好产业基金,给具体部门的投资热情“降温”,尤其要禁止政府代建、代投,为企业背书做股东的行为。而政府“有形之手”的真正作用,是完善法规标准,制定竞争规则,对不合理的价格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强管理和引导,维护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

政府“有形之手”只是起到“灵活引导”的作用,其他的工作都应交给市场“无形之手”来完成。只有充分激活市场,让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出清过剩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减少同质化无序竞争。目前,整个汽车行业的试错成本在变高、试错空间在变小,企业要对未来的技术路线、投资方向进行更加精准地规划。企业应意识到,只有依靠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才能真正获得长期发展的动能。当然,以长远眼光看,当下汽车行业“内卷”虽然残酷,但或许是必经过程。数年拼杀的结果是留下那些足够强大的企业,这才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质量报》【车市说事】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