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发展繁荣之路
——“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市场监管力量”共建“一带一路”采访调研记
□ 本报共建“一带一路”采访调研组
仲夏之月,万物正盛。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7月2日至4日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和“上合组织+”会议。
这是习近平主席第5次到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人们清晰记得,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深情讲述: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当时,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哈萨克斯坦社会各界积极回应。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画卷就此展开,中哈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今年,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务实的气氛中举行会谈,高度评价建交32年来中哈关系发展成果。7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发布,声明中写道:“双方愿共同推动标准化、合格评定和计量领域合作,为双边贸易创造良好条件。”“双方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贸易和一体化部签署合格评定领域合作备忘录。”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
共建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路
2017年5月,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作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各国贵宾合影留念。
群峰巍峨,山高水长。
习近平主席的一番话凝聚广泛共识:“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际,正值我国改革开放35周年。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为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赋予“一带一路”建设清晰的定位——“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2016年4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万水千山,携手共赢。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市场监管总局组建以来,先后与俄罗斯、蒙古国、新加坡等3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部门签订63份合作文件,涉及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中小微企业发展等14个业务领域,涵盖信息交流、高层会晤、执法合作、互认合作等内容。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发布《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与行动》等政策文件,明确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以及任务、举措和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化双多边合作,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我国与巴基斯坦、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家标准化机构及国际和区域组织建立固定合作机制,互认领域覆盖航空、建材、油气管道、物流、海洋和测绘等行业。与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开展标准互认298项。10余年间,我国已累计联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牵头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862项;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1369项,行业标准外文版1023项。
去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与俄罗斯消费者保护和公益监督署签署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列入两国元首会晤成果文件;与法国农业和粮食主权部签署特殊食品注册现场核查合作备忘录;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标准化和计量院签署标准化领域合作备忘录;与越南工贸部签署市场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签署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协议。
今后,市场监管总局还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与哈萨克斯坦共同推动双方标准化、合格评定和计量领域合作,为双边贸易创造良好条件,以及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贸易和一体化部签署合格评定领域合作备忘录等,续写中哈友好新篇章,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
打造市场监管“中国经验”共享之路
2019年10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天边刚透出光亮,蒙古国技术人员NAVCHAA DUNGEE走出居住的村庄,在公路旁拦下一辆运牛卡车,由此踏上一段跨国旅程——先到库苏古尔省省会木伦市与同伴汇合,再经过几次转乘,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来到北京。对于即将开始的“输华水果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培训班”,她满怀憧憬和期待。
这次培训班由中国检验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承办,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的一个环节,旨在指导“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高水果检验检测检疫技术能力,促进其与中国间贸易往来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培训班共有来自蒙古国、越南、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9名学员参加。
为确保培训效果,中国检科院派出优秀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授课老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其中既有包含我国进口食品检验监管、检测标准等方面的理论课程,也有涉及病虫害检验、微生物检测等的实验操作。学员们在课后表示,此次培训中学到不少关于食品检验技术的专业术语,很多疑问也在讨论和演示中得到解答。
“很好学,热情都很高。”回想起当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国检科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专家吴兴强印象深刻,他当时负责讲授的课程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当我演示完实验操作步骤时,学员们就跃跃欲试,整个授课过程中,所有的学员或举着手机在一旁拍照,或抓紧机会上手练习,谁都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
在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副主任彭涛看来,这是对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检疫技术进步成果的认可,也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增进友谊的务实举措。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计量院”),提到邓·西尼,大家都不陌生。这位广西计量院的老朋友,对开展桂柬计量合作很热心。
2015年9月,时任柬埔寨工业与手工业部副国务秘书、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的邓·西尼来到广西计量院参观考察。他表示,柬方希望与广西计量院深入开展计量合作。
2017年4月,邓·西尼再次率团访问广西计量院,并见证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与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计量合作协议。2020年11月,广西计量院与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在原有合作基础上重新签署计量合作备忘录,从科研合作、人员互访、计量比对、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强和巩固双方合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深化合作的工作思路。
“之前,我们无法解决电表消耗的不规则性问题。参加了广西计量院组织的培训后,我们的计量知识和技能得到很大提升,尤其检定的电表计量准确,为企业准确监测用电量起到很大作用。”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电力计量办公室万特乌恩感谢地说。
2016年至2022年,广西计量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累计培训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及地方计量机构技术人员200多名,为柬方提升发展所需的计量技术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大大提升了柬方人员计量检定理论水平及技术能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围绕反垄断、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领域开展了22个培训项目,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200余名官员、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推广市场监管的“中国经验”。
来自孟加拉国、波黑、印度尼西亚、老挝、摩尔多瓦、尼泊尔、波兰等15个共建国家的45名官员参加了反垄断领域的相关培训。中方对30余个国家的500余名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计量领域培训,提升参训国家对中国计量能力建设的认知,促进中国计量标准体系向周边国家转移。开设标准化官员研修班、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设培训基地并举办ISO区域培训班……市场监管部门对来自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91个国家的1085名标准化官员和专家进行培训,标准化领域“朋友圈”正不断扩大。在合格评定方面,我国先后举办6期发展中国家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官员研修班,覆盖3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官员。在检验检测方面,围绕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水果质量安全检测、贵金属分析检验,对10多个国家的40余名专家进行培训,加强共建国家的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与非洲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标准化合作官员研修班—杵针项目交流会合影。
铺就互利互惠的“质量之路”
“非常荣幸获此殊荣!”2022年5月9日,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与柬埔寨工业与科技创新部所属国家计量中心召开的中柬计量合作线上研讨会上,柬方宣读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这是由柬埔寨首相洪森亲笔签发的授勋信,拟为中国计量院的3位专家授予柬埔寨王国“友好合作勋章”——创立于1948年的“友好合作勋章”是柬埔寨王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由柬埔寨政府依据国王法令授予为国王及柬埔寨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
“勋章虽小,意义重大。”在勋章获得者之一、中国计量院原国际部主任高蔚看来,“友好合作勋章”不仅是一枚放在桌上的勋章,还代表着柬埔寨政府对中柬计量合作成果的高度认可。
柬埔寨是我国开展对外计量援助的首批国家,是我国与湄公河五国计量合作框架下的重点合作伙伴。2016年9月,中柬政府签署《关于计量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确立计量合作框架。2019年4月,中柬双方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柬埔寨王国工业与手工业部关于加强计量合作意向联合声明》,进一步明确了两国未来计量合作的优先方向。
从柬埔寨开始延伸,澜湄计量合作于2018年启动,由中国计量院牵头。几年来,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精诚合作,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澜湄模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计量合作成果入选“澜湄周”成果展。“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和中国计量院对澜湄合作孜孜不倦的持续付出和切实有效的成果,期待未来和朋友们在缅甸相聚,一起创造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曾在华学习半年的缅甸国家计量机构代表廷乍段(Thinzar Tun)在澜湄计量合作微信群中表示。
无独有偶。2022年11月24日,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火电有限公司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现场检验人员手中。
“谢谢你们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卡西姆电厂负责人感激地说。
卡西姆电厂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的能源项目,也是第一个中外合作投资的大型能源类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卡拉奇卡西姆港。
2022年9月20日至11月24日,中国特检院5名科技人员远赴巴基斯坦,为特种设备提供安全保障。电厂里,个头大得惊人的蟑螂、蚂蚁“横行霸道”,隔三差五还能见到毒蛇出没过的痕迹。高温少雨,炎热难耐……面对卡拉奇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并不乐观的安全形势,吃苦耐劳的检验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他们借助长期检验工作积累形成的设备缺陷数据库,结合卡西姆电厂设备的历史运行状况,通过“大数据”对比,量身定制了检验方案。完美,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既做到“全面诊断”,又坚持“对症下药”。
随着“一带一路”共建的不断推进,中国制造的特种设备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订单,中国特检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越来越受欢迎——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撒哈拉沙漠里,滚滚黄沙见证了他们洒下的辛勤汗水;在浪花飞溅的印度洋上,凌空飞架的拱桥领略了他们劳作的身影;在风景秀丽的湄公河畔,高耸入云的摩天轮目睹了他们的别样风采。
2018年1月,亚吉铁路进入商业运营,这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标准轨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蒙内铁路、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铁路合作项目和以色列海法新港建设项目等采用的是中国技术标准。中国承建的非洲铁路项目中引入中国铁路认证制度,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认证机构开展互认合作,助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10余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我国规则标准技术优势,依托我国市场监管实践形成的经验做法,在技术服务、能力培训、标准化等方面建设实施了一批“小而美”项目,有力惠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
守护彼此的“幸福之路”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述了约旦青年穆罕奈德·沙拉比在中国成家立业、追逐梦想的故事。一时间,穆罕奈德在中国和约旦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7月4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稠州北路上穆罕奈德在中国的餐厅“贝迪”时,一进门就被餐厅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吸引。“这是我们根据外商的习惯,因地制宜制作的公示牌。”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稠城市场监管所所长周中平解释道。
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楼小东告诉记者,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城之都,年均接待超过50万人次境外客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万国美食”也随之在义乌汇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际餐饮服务单位(由外商担任法定代表人)近50家,分别来自俄罗斯、埃及、约旦、土耳其等共建“一带一路”的16个国家。多元文化交融、多地民俗交织,对国际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验。国际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存在信息公示难、阳光厨房落实难、原材料索证索票难、统一管理标准难、沟通(语言、思维)难、纠纷调解难等方面问题。
面对难题,如何破解?身处外商餐饮的主要聚集地,稠城市场监管所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成立一个中心——“一带一路”国际餐饮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政策宣传、证照办理、维权服务、法律援助等功能;健全三个体系——主体自律体系、精准监管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实现五个目标——信息可查、后厨可视、票证可溯、安全可控、纠纷可调。
“落实信息公示制度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充分尊重一些外商的习惯,比如把信息公示牌的颜色换成金色等。”周中平透露,为推动社会共治,义乌市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国际友人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日常的国际餐饮监督中来,实现食品安全共同治理的工作体系。
浙江省义乌市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国际友人组成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日常的国际餐饮监督中来。
不仅如此,义乌市编制了浙江省首个《国际餐饮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对国际餐饮管理涉及的场所、人员、设施设备、物料、制度等进行标准规范。
“义乌市的小商品超过200万种,远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义乌出口额达到5005.7亿元。让标准成为畅通‘一带一路’小商品国际贸易的桥梁,是我们开展‘小商品标准’品牌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提起标准,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周江有说不完的话。
阿拉伯长袍是阿拉伯国家人民日常生活的必备,也是义乌“小商品”的主要产品之一,但周江他们走访市场后发现,目前并没有阿拉伯长袍的相关标准。
周江和同事们开始和外商聊起阿拉伯长袍标准的情况,一开始外商并不接受制定阿拉伯长袍的标准。但通过反复沟通以后,他们渐渐明白了制定标准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标准制定的团队中来。如今,阿拉伯长袍的相关标准《长袍》不仅有中英文版,还将迎来阿拉伯语版。
当问起穆罕奈德为何将餐厅名字由“花”改为“贝迪”时,他解释说,“贝迪”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我的家”。“为什么是‘贝迪’?因为对我来说,我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中国。义乌就是我的家。”穆罕奈德说。
不仅是穆罕奈德,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们都开始将中国当成自己的家。一位在我国生活了8年并与家人定居中国的中东博主,想家时会专门打飞的(坐飞机)到义乌吃最正宗的阿拉伯菜。
“随着来义乌采购的外商急剧增加,今年义乌国际餐饮生意出现井喷的现象,国际餐饮不仅解决了国际采购商的生活需要,而且日渐成为来义乌旅游人士的网红打卡地,义乌国际餐饮正成为义乌一张‘金名片’。这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效,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促繁荣、规范助发展’的实践案例。”周中平深有感触地说道。
采访调研组成员:李本军、徐建华、江岱
本文主笔:徐建华
(王雅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质量报》【“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市场监管力量”采访调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