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
深夜的直播间里,主播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手里拿着一宗宗想要推销售卖的产品,对着镜头热情讲解着,不过这些产品有的可能藏有“猫腻”,主播介绍商品时,也只是含糊地表示“这是某某家的”“懂的都懂”。直观、互动、便利是直播带货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虚假数据引流、售卖“三无”产品、仿冒高奢、“自制品牌”等一些不规范甚至是违法违规行为。从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到出台的多部法律法规,从不断加强执法检查到构筑社会共治体系,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到持续净化直播产业生态,我国从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执法监管等多个维度,持续规范网络直播带货行为并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当前网络直播带货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新模式新玩法新现象层出不穷,不断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执法监管提出新挑战,规范网络市场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此,本报特派出记者“蹲守”深夜直播间,推出本期质量焦点报道,让“李鬼”产品现形,以期为消费者提供借鉴,从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敦促主播们规范直播带货行为。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