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汽车行业“内卷”不能挤压质量空间

2024-08-22 14:33:53 中国质量报

□ 何 可

分别代表速度和质量的两条曲线,一条向上,一条向下。在8月15日召开的新能源汽车高层论坛上,君迪中国区总裁苏骏分享了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产品迭代加速,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共推出车型385个,平均1天2个。二是不断缩短的研发周期,给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带来挑战,汽车行业的质量问题数同比增加。

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内卷”持续加剧,一众车企不断通过对已有车型的“直接降价”或者“推出新款”,来维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直观来看,“内卷”未必是坏事,它能为消费者“卷”出利益的最大化。但“内卷”也是有限度的,如同曾经的“最低价中标”制度,过度“内卷”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造假售假以及无序竞争,最终影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产业发展时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为“内卷”严重的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弊端也已初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1—6月,我国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利润率下跌至不足5%。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表态,如果市场成熟、竞争公平,行业当然会进步;但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只能带来偷工减料、造假售假,让行业陷入无序竞争。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曾指出,没有底线的“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没有效益,就不可能生存。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条长、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汽车的制造和研发,也绝不是简单的“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它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从历史经验看,一辆新车从研发到上市需要很长时间,每一个部件都要经过大量的工程设计和试验论证。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汽车产品研发节奏不断提速,以往燃油车时代七八年换代、三年大改款的产品周期被大幅压缩。部分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来造车,产品几个月一改款、两三年一换代,车辆质量在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情况下就急于上市。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行业的“亚健康”状态,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的召回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达到175.7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且在所有召回汽车中占比超过43%。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验证和持续进步,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投入,无论是续航里程、自燃风险、高压漏电还是基础设施配套,等等,都存在诸多可改善的空间。

“内卷式”恶性竞争可能会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偏离“正轨”。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需要高强度要素投入,以破解核心关键技术。但无休止的价格战会影响行业整体利润,进而制约企业再生产与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导致市场出现低端产品结构性供给过剩,而创新性产品相对缺乏的结构性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破卷而出”。这一方面要求从监管层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规则;另一方面要求从企业自身层面重新审视发展战略,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安全的投入,从行业“内卷”转变为产业“自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半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基础。

(车市说事)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