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警惕“机票退改签”网络骗局

2024-08-22 14:42:58 中国质量报

警惕“机票退改签”网络骗局

航班延误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切勿轻信来路不明信息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实习记者 徐雅臣

出行前一天,接到航空公司来电,被告知航班延误并获赠理赔款……如此“贴心”的服务,实则是一场骗局。近日,家住四川省成都市的邓女士惊魂甫定,一通“机票退改签”的电话险些让她损失70余万元。在电话中,“客服”人员不仅能够准确说出邓女士的身份和航班信息,还对其同行人员信息了如指掌。这让她放松了警惕。

邓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出游旺季是“机票退改签”类电话诈骗的高发期。调查发现,关于“机票退改签”诈骗的投诉屡见不鲜,诈骗者常使用陌生号码冒充航空公司或OTA(在线旅游平台)客服,以航班取消、延误或故障为由,诱骗旅客下载软件、分享屏幕、出示收款码甚至输入银行卡信息,最终骗取钱财。

“骗子能够准确说出旅客姓名和航班信息,可能是信息泄露的结果。”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指出,“机票退改签”类电话诈骗特征高度相似,均以“飞机故障”为借口要求旅客退改签,并以“300元保险费”为诱饵实施诈骗。这类诈骗抓住了旅客出行前担心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再辅以退款补偿等诱惑,诱骗旅客上当。

数字时代的信息保护问题已是老生常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民航业内人士表示,机票预订流程繁琐、涉及方众多,包括旅客可以接触到的在线旅游代理商、航空公司、代理人以及运营商等中间方及终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数据泄露的风险。从民事诉讼角度来说,很难界定某一具体的信息泄露相对方,但无论是哪个渠道泄露了信息,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据北京浩天(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永东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的规定,冒充航空公司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以“航班延误、机械故障”等原因需要“取消或改签”机票为借口,通知受害人配合办理退费或理赔,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涉嫌诈骗罪;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被害人航班信息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面对花样频出的骗局,消费者又该如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呢?肖鹏表示,根据航空公司规定,因非旅客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时,办理退改签是免费的,不需要交手续费。如果短信或者电话中要求收取手续费,则极有可能是诈骗,应立即拒绝并停止沟通。

任永东也提醒消费者,订购机票要通过官方途径、正规平台。消费者在被告知航班延误或取消时,应通过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多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不要随意下载不明软件,不与陌生人共享屏幕,不点击任何链接或拨打短信中所提示的陌生号码;遇到转账要求时,应立即拒绝,不要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