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外出就餐前先上网在一些平台看看博主推荐、达人测评,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习惯。而网红博主、探店达人以第一视角分享商家的环境、产品、服务等,容易给人留下真实体验的印象。当网上“种草”成为一种消费常态,与之相关的探店业务快速铺开,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由此便催生了“探店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前不久发布的一份关于“探店经济”的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根据达人的相关推介,在平台上进行多维度比较,之后再确定适合自己消费的店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试错成本,既省时间又省钱。对于商家而言,以传统方式进行广告营销成本很高,而达人探店不仅能将广告费用节省下来,还能提高引流导流的精准性。同时,商家通过达人的专业评价和消费反馈,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供给侧提质升级。
正是由于可以实现多赢,达人探店快速兴盛起来,而市场需求也带动探店达人收入增加,这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这一职业。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种草”直播间达到1061万个,有228.7万人靠探店获得收入。7月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的新一批新职业信息中,“生活服务体验员”这一新工种被纳入“互联网营销师”名下,这意味着达人探店成为了真正的新职业。
任何商业模式刚兴起时都会伴生一些问题,“探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浙江宁波一家餐厅的老板向媒体反映,他的店里曾发生过不少不文明的探店行为——有的博主强行要求商业合作,不免单就给差评;有的达人在拍摄时根本没有品尝,简单拍摄完就匆匆赶往下一家;有的博主态度敷衍,发布的推文粗糙随意,缺乏真情实感。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有些探店达人宣传、评价真实性不足,有误导消费之嫌。
有人说,探店不仅是在探市场、探经济,也是在探诚信、探人性。现在有不少探店达人受到利益裹挟,其探店行为已经偏离探店的初衷,违背基本的诚信原则,甚至触犯法律,扰乱正常的行业生态。而不断出现的负面事件也在无形中拉低了这一新兴行业的风评。目前,不少商家正在改变对探店的看法,不再将其视为揽客神器,甚至开始主动抑制排斥,加入“反探店”阵营。
面对探店乱象,许多商家和消费者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有法律人士指出,探店是利用网络进行商品和服务推介,不管其中是否涉及费用,根据广告法都应纳入广告监管范畴。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去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界定了“种草”的商业属性,明确有利益参与的“种草”为广告营销行为,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包括发布平台、商家、“种草”人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作为广告的“种草”营销图文视频等,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既为探店“种草”行为划清了法律红线,也为监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探店乱象暴露出一些网络平台对相关内容监管不到位。平台作为内容的传播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于探店达人发布的视频和相关信息,平台应加强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对于违规博主、达人加大后续处置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
诚信是市场经济之基,是企业立身之本。我们期待通过法律的约束、监管部门的监管、平台的自律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共同营造一个诚信、有序的网络消费环境,让探店“种草”真正成为消费者的有益参考,以消费者的放心消费、安心消费推动“探店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