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陈 健
胡 旭 唐文豪
“爬墙熊猫”吸引众多游人拍照、“裸眼3D”大屏影像呼之欲出、太古里“品牌首店”引领新潮流……在四川成都春熙路,人们总能鲜明感受到消费新体验、新活力。
2024年是春熙路开街100周年。春熙之名,出自《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寓意客流涌动、商业繁盛。
正如其名,人来了就是商机。生意人都知道“求新”对吸引客流的重要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春熙路诞生了成都第一家西餐厅——耀华西餐厅,成都最早使用霓虹灯和扩音喇叭的商家——协和钟表行,“摩登”的业态让这里买卖兴旺。
走过百年,春熙路始终保持人气旺盛、充满活力,更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新”字上做文章,不断革故鼎新,推出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新时尚。
更好满足老百姓吃、穿、文娱等基本需求,离不开商业服务的“新”供给。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百货商场、副食品商场、影剧院等各种“新大楼”颇受欢迎,丰富了大众生活。由于人气高,人们常说,没来春熙路逛一逛,就相当于没有来过成都。
时代在变,以“新”应变的思路不变。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项目供给端更加丰富,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升级特征。太平洋百货、伊藤洋华堂等国际国内商业品牌纷纷进驻。2001年实施改造工程、2014年太古里开业、近年来“首店经济”火热……春熙路商圈能够长盛不衰,诀窍就在于向“新”而行。
以“新”聚人气,自有好生意。今年上半年,春熙路商圈客流量超过1.2亿人次,实现营业额499.3亿元;新引进各类首店55家,成为国内外品牌进入四川的首选地,带动其所在的锦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20年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
以“新”拓需求,更有大市场。人们更加愿意把钱花在“品质消费”“尝鲜消费”“快乐消费”等新兴消费项目上面。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必须顺应需求新变化。眼下,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春熙路“智慧商圈”广泛应用,VR体验、光影演绎、“云上春熙”等新场景不断带来新体验,让居民“愿消费”“乐消费”。
挖掘消费潜力,不仅需要商家“上新”,更需要政府服务“用心”。
2022年起,成都市三色路自发形成长达几百米的“后备箱夜市”。当地对这样“自然生长”的夜市,不是取缔了事,而是因势利导制定摆摊规范、及时清运垃圾,如今这里已是成都“夜经济”又一亮点。
培育消费新动能,离不开改革发力。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政策落地见效,成都的大街小巷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春熙路打造四川首个离境退税特色街区,加入全省首批“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持续“圈粉”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