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9月7日晚,一名16岁少年在浙江杭州余杭区某理发店剪头烫发,被店家索要4000元,少年最后选择报警,此事在网上引发关注。9月8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通报网传“16岁少年剪头烫发被索要4000元”一事,表示经初步调查,理发店涉嫌消费欺诈,已立案调查,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任何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时提高警惕,注意查看服务项目的价格公示。
“能不能不要300多元变成1000多元,行不行”,民警在现场的一番话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美发行业定价基本上属于市场调节,是由市场行情来自行制定的。剪头、烫发4000元贵还是便宜暂且不论,关键是要明码标价,要在消费前把价格沟通好。涉事理发店事前、事中故意模糊价格,诱导少年稀里糊涂消费,事后再拿出“天价账单”。其实,这也是不少商家设计消费陷阱的常见套路。对16岁少年设套路、使绊子,这家理发店的吃相未免过于难看。
消费欺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扰乱行业市场秩序。虽然坑骗消费者的个别店家无法代表一个地方从业者的集体形象,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当地美容美发行业难免受到诟病,诚信守法经营的店家也难免受到殃及。正因如此,消费欺诈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只有让法律落地,把对不法商家违法行为的处罚落到实处,才能让他们感到“肉疼”,法律的震慑性才能得以彰显,引起行业其他商家的高度警惕,避免触犯法律。法律的落实落地,需要消费者、执法部门都对违法行为保持“不惯着”的态度。
少年在遭受消费欺诈后选择报警,勇气可嘉。现实中,一些消费者虽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出于怕麻烦等各种心理因素,未必会向有关部门举报,只当吃了哑巴亏。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诈消费者。消费者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本身就是对商家的一种监督。
少年理发被索要4000元事件发生后,当地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体现出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但要从根本上治理乱象,让不法商家不再心存侥幸, 监管部门可以以典型个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依法严惩“害群之马”,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