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潜能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实施质量融资增信助力辖区高质量发展
□ 陈宇纲 许创业
珠江口岸,湾区核心,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深圳市优一达电子有限公司凭借过硬的“质量要素”,成为深圳市首款质量融资增信产品“深质贷”的首批获贷企业之一,信贷额度提高了10%。感受着城市高质量发展所释放的红利,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兴奋不已:“这使我们在推进质量提升工作时,信心更足,更坚定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决心。”
今年7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色,创新上线深圳市首款质量融资增信产品“深质贷”,加强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助力企业发展。从7月产品上线至今的两个多月里,“深质贷”如一股浩荡春风,激活深圳企业质量提升新的活力,9家企业和质量关键个人增加授信额度高达3300万元。这款以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的融资增信产品,是深圳市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为深圳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了融资增信新渠道。
高质量发展成果百花齐放
登记在册的深圳商事主体由2013年的130万户增长至2023年的423万户,增长2.3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5002亿元提高至2023年的144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4.5%提升至41.9%;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3年的64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8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02%跃升至5.81%……翻开深圳市改革开放的宏伟诗篇,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彰显着这座城市强大的信心和实力。这种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质量融资增信的开展创造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从2010年首次提出加快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至今,深圳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已迈入第15个年头。从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到率先探索“深圳质量指数”大数据测评,再到不断完善质量强市战略的制度体系,深圳市坚持把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长远重大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获评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质量指数”连续5年正增长。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从优化供给结构入手,持续完善内需体系,推动标准、设计、质量、品牌、信誉“五位一体”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全市质量创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百花齐放提供重要保障。
搭建质量政策体系。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的《深圳市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打造一流质量品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以及正在起草的《打造全球著名的品牌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搭建起深圳市级层面的质量品牌政策体系。
实施质量提升示范。近年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组织该市各区、各部门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近3年滚动实施超过500个质量标准提升重点项目。该局针对公共服务质量短板狠抓提升,围绕2021年的监测结果提出91项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各区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质量强区活动。其中,该局组织龙华区数字经济和时尚服饰产业、宝安区超高清显示产业、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组织龙华区、坪山区创建质量强区。
强化质量监测评价和治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1+6+17”质量指数评价引导体系,实施“社会评价+专业评价”全市质量工作考核新机制,加强质量工作考核结果通报、问题整改。
筑牢质量安全监管底线。2023年,该局投入工业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2940万元,抽查产品264类、增长13.3%,抽查经费及批次在广东省21个地市排名第一位。
今天的深圳,成功跻身全球一流产业名城之列,科技人才数量超过200万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4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7万家。“深圳质量”的核心内涵从产品、工程、服务等基础质量,延伸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政府服务等各领域,不断顺应城市现代治理和人民美好生活期待,逐步构建起“N+质量”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创新模式。
质量强链走出“深圳模式”
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鸿蒙欧拉之城、超充之城、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近年来,深圳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贡献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602.5亿元、同比增长11.7%。2022年和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蝉联中国“工业第一城”,打造出一张又一张城市经济新名片。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市今年以来大力推进质量强链工作,有效推动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为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链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赋能作用,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延链。该局以8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为重点,配套实施广东省、深圳市重点项目,组织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00余项,形成政策有力、项目有效、产业有感的质量强链“深圳模式”。
上下级联动,构建质量强链新格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参与市场监管总局新型显示产业、电动汽车超充产业两大标志性质量强链项目,同步牵头实施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医疗器械4个省级质量强链项目,组织实施深圳电池材料和储能两个市级质量强链项目,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质量强链协同配套的央地联动格局。其中,在新型显示产业质量强链工作中,该局针对上游核心材料自主可控等问题,支持链主企业TCL华星光电建设新型显示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显示材料测试验证平台,推动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取得协同偏光片核心供应商不良率下降60%、核心材料生产成本减少约2500万元等阶段性成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质量强链工作中,该局组织研制超充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建立超充量值传递标准装置、超充设施认证体系等,完成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等两项国家标准,4项超充设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立项。
深化多维协同,打造建圈强链新模式。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政产学研用”联动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链内链间协同,建立技术协作、QI共享的联动机制,支撑产业提升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形成质量建圈强链新模式。充分发挥比亚迪、中兴通讯等一批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优质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鼓励和引导上下游企业参与质量标准生态共建,推动产业链质量标准协同提升。发挥质量组织、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作用,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并制定团体标准,构建技术创新协作机制。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该局推动国产核心部件纳入迈瑞等头部企业供应链中,实现国产替代进口,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3.5亿元至7亿元。该局重视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检中心、世界银行集团“点亮全球”项目在中国大陆唯一认可的实验室等,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健全政策体系,筑牢质量发展新基础。深圳市出台《深圳市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从立法、规划、资金、人才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在6大领域落实18项任务实施58个重点项目,在质量强市战略层面构建产业质量强链政策体系。深圳市每年在质量品牌专项资金中安排600万元支持两个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成立质量基础设施工作领导小组,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质量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等职称评定制度,质量与产业、财政、科技、人才等政策高效协同,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2023年,深圳工业增加值1.1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96.12,居广东省第一位。深圳市已拥有多条高效完整的全链条产业链,以及雄厚制造业多年沉淀下来的产业竞争力,“20+8”产业集群发展效益明显;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依然是最为耀眼的城市名片;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新锐力量正在强势崛起。
质量强企成批涌现
在吉利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安装零件、转运货品,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正忙得不亦乐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每天造车750辆,新能源车全自动生产进入“读秒时代”;在前海,835项制度创新成果、155家各类创新载体、一批倍增式科技企业持续涌现……
在深圳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中,既有像华为、腾讯、比亚迪这类巨无霸企业,也有不少专精特新企业,还有更多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不少中小微科技企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自主研发实力持续增强,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如何为数量庞大的优质中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指引和服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深圳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水平。
围绕企业发展所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并以此作为质量强企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推进质量变革创新,有效激发了中小微企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实施质量领军企业培育工程。该局瞄准“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研制与国际接轨、有深圳特色的评奖标准,激励成熟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提升质量效益、争创世界一流。
打造高质量企业梯队。该局在质量品牌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项目,资助高质量企业孵化计划,搭建各级质量奖创建梯队。同时,运用质量品牌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加强质量设计、可靠性工程、高端认证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品牌建设。
加强高素质人才储备。该局印发《全面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大力推进企业质量变革三年行动计划》,委托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开展品牌工程师职能评定工作,加大首席质量官、品牌工程师制度的推进力度,累计培训首席质量官6000人次,备案企业674家;受理品牌工程师申报422人,初审131人。同时,依托社会化质量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全市储备起QCC、六西格玛等质量技能人才过万人,成为长远支撑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
鼓励对标更高更强。该局动员获中国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深圳企业,对标遴选工作方案和评选指标,提前谋划创建质量强国、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制定申请举办全国质量强企现场会方案,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增强的实践案例,引领带动更多企业坚持以质取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目前,深圳市已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9家世界一流企业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含第五届拟奖企业),居广东省第一位;15家企业获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居该省第3位;11家企业上榜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7家上榜2023胡润世界500强、33家企业跻身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
“质量+金融”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今年前5个月,深圳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进一步夯实中国“工业第一城”底盘。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底气越来越足的时代背景下,将质量强市和金融强市创新融合,让深圳企业在质量建设中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是进一步释放深圳工业澎湃发展动能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和金融工作,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推出改革举措,助力解决高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等各类企业融资需求,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质量融资增信改革,以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增信机制、为高质量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于助力实体经济繁荣、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良好的发展局面,今年以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推动该市质量融资增信创新,组织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多次会商,建立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要素为依据的增信机制,推出首款质量融资增信产品“深质贷”,让企业质量品牌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增信的“有形资产”。
“深质贷”着眼于融资增信供需两侧的需求,以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为纽带,巧妙地将质量要素融入授信增信之中,使质量效益型企业将更容易获得额度更高、利率更低的贷款。该产品精选了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5大要素,筛选了21项具有深圳特色的质量指标,有效推进了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
“深质贷”具有三大鲜明特点。
一是鲜明深圳特色,开启增信新渠道。“深质贷”以企业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5大质量要素作为增信依据,精准筛选了21个质量指标,其中多项指标为深圳首创或独有,如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深圳市科技奖(标准奖)、“圳品”认证、深圳标准认证、深圳市研发与标准化同步企业、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等,充分体现深圳质量赋能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鲜明特色,为深圳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融资增信新渠道。
二是聚焦质优赋能,防控风险促发展。“质量画像”是“深质贷”与其他融资增信产品的主要区别。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品牌、质量管理等关键质量指标,集中体现企业经营稳定性、质量保障能力、长期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质量基础实力等能力,以多维度“质量画像”精准定位具备质量、信用、效益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质量和金融协同发力,进一步强化质量标杆的吸引力和示范性,引领企业走以质取胜、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供需协同发力,打造质量金融好生态。“深质贷”以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为纽带,联通广大优质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满足融资增信供需两侧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在融资需求侧,处于创业阶段的轻资产企业及其经营关键人员,无须过度依赖抵押,可凭借其质量技术、质量管理能力获得银行增信和利率优化,支持企业质量改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产生良好的质量效益。在融资供给侧,金融机构通过“质量画像”,为银行信贷资金找到更有质量、更加安全的授信对象。依托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人行、深圳征信共同打造的“小微通”平台,“深质贷”与数字金融结合,企业简单操作,银行快速审批,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银行的信贷效益。
船到中游更奋楫。质量与金融的结合,必将在深圳数量庞大的质量效益型企业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进一步激发深圳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全力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助力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深圳市为首批获得“深质贷”贷款企业举办授信仪式。
深圳市启动移动电源产业国内质量分级与国际质量推优双循环工作。
深圳“质量月”活动一览
2024年“质量月”活动期间,深圳市统筹安排了118项活动,截至9月18日,已经开展了87项活动,辐射超过200万人。该市围绕质量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质量人才培养等组织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其中,通过部门联动、政企学研联动方式开展的重点项目有:
1.首席质量官系列活动赋能企业发展。深圳市统筹组织开展以首席质量官为主题的培训、经验分享、座谈交流等活动10场,服务企业近1000家,覆盖企业质量高管和质量领域专家等超1100人次。
2.口岸“质量月”宣传掀起热潮。深圳市在罗湖、文锦渡、皇岗、沙头角、福田、莲塘等多个口岸和口岸大厅、主要通道等区域,滚动播放2024年全国“质量月”宣传视频,面向出入境旅客宣传中国质量、深圳质量,展示高质量发展成就,掀起“质量月”活动热潮,活动辐射通关旅客累计超198万人次。
3.举办“2024国际数字能源展”。该活动吸引412家国内外数字能源龙头企业参展,近3000名能源学者、智库专家、全球能源企业及国际协会负责人参加,超7万人次观众现场观展,超1.5万名国外观众线上观展,充分展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风采。
4.策划质量科普、质量知识宣传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涵盖技术大学、中小学、产品学校等,切实增强全民质量意识。
5.举办2024年质量管理小组暨质量信得过班组交流活动。深圳市207个质量管理小组、29个质量信得过班组共550名职工参加活动,68家企业通过实施207个质量创新项目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目标,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1亿元。
(2024全国质量月·质量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