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一件事 一条心 一起拼

2024-10-15 14:16:27 中国质量报

对话“IEC 1906奖”获得者

一件事 一条心 一起拼

—— 专访IEC TC 125项目组部分成员

□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刘松瑶

“很顺利,出乎意料的顺利。几乎每个申请的关键节点都把握住了。”回忆起IEC TC 125(国际电气运输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耗时近5年,针对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个人短交通产品制定的首个全球标准从提案提交至发布的全过程,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研究员、IEC TC 125项目负责人杨书评不由笑意浮上嘴角。

近日,记者跟随这位今年“IEC 1906奖”获得者的脚步,辗转于几个她常在的工作场所,回望标准制定“来时路”。

日暮西垂,北自所由闹入静,左右几个办公室相继闭灯锁门后,杨书评还要迎来工作的“下半场”——组织、主持IEC TC 125线上全会。“考虑到多国专家处在不同时区,会议通常定在北京时间晚8点至晚11点间。”杨书评坦言,制定该国际标准的几年里,她的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觉是绝对不够睡的。

但很多时候,她也不情愿早睡。“电气运输设备产业是个新兴产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2016年前后,电动平衡车在全球大热;2018年前后,欧洲电动滑板车几乎‘一夜爆火’。现在是我们在国际标准‘跑道’领跑的好时机,机遇稍纵即逝。”杨书评说,紧迫感是她的内驱力。

与精神上的紧绷相反的,是她心态上的淡定。

她是见过“大风大浪”的。曾担任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的杨书评,有多年的机器人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经历。哪些地方有“坑”,哪些步骤要“稳”,这次制定国际电气运输设备标准时,她驾轻就熟。

在同获“IEC 1906奖”的两位组员——全球短交通领域头部企业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公司”)国际产品运营部负责人杜超、集团质量部高级标准化工程师袁望坦看来,“有底气”也是这次“成事”的关键因素。“我们有技术、有产品,中国是该领域的‘领头人’。”在九号公司展馆,袁望坦指着最新生产的智能电动两轮车自豪地说。

杜超告诉记者,美国、欧盟、中国和澳大利亚先后出台标准,但标准之间不互认,导致很多跨国企业和认证机构“踩雷”,电气运输设备国际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电气运输设备国际标准应时而制,“中国提案”功不可没。

2019年,在比利时IEC TC 125第一次会议召开前,IEC 63281-2-1项目负责人杨书评及WG1工作组组长杜超进行了大量载人电气运输设备特性调研,使该项目成功立项。

下一步就是至关重要的产品安全性问题。功能安全多应用于汽车领域,在载人电气运输设备行业还是崭新课题。杨书评和IEC 63281-2-1联合项目负责人袁望坦做了大量技术研究,横向对比类似产品的功能安全要求,并向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提出该领域首个功能安全提案,为载人电气运输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流通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按照ISO 12100要求,对载人电气运输设备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结合评估结论,在基本安全要求之外筛选出安全相关控制功能、非预期移动、安全相关速度控制和安全相关遥控功能4项需要提出功能安全要求的系统级安全功能,依照ISO 13849—1给出的方法,对设备在不同速度等级下的各项功能给出相应功能安全等级要求。”谈起过往细节,袁望坦侃侃而谈。

北自所一号楼正门两侧的几棵桂花树正值花期,秋风吹起,位于2层的十余平方米的会议室中暗香浮动,这是3位专家的国际标准工作“主场”。在IEC TC 125线上全会开始前,他们总要先开预会统一观点。

杨书评眼中的杜超行事稳、重气节,面对他国专家质疑时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袁望坦有主见、善辩论,在全会上总是据理力争、“战无不胜”。3人常在全会上一起“打配合”。不过“默契小组”也有“崩溃”时刻。比如IEC 63281-2-1项目在委员会阶段有600多条各国专家意见要协调,这项“大工程”让袁望坦望而生畏。“也只能静下心来一条条处理。”他说。

在无数的夜以继日后,IEC 63281-1《电气运输设备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于2023年7月正式发布,该项目负责人杜超共召集13次工作组正式会议;IEC 63281-2-1《电气运输设备第2-1部分:载人电气运输设备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于2024年2月正式发布,该项目负责人杨书评、联合负责人袁望坦共召集工作组正式会议40次。

“没想过今年的‘IEC 1906奖’会‘花落自家’。”杜超直言得奖不是目的,更想把事做好,帮助行业提升产品整体安全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电动运输设备业的高质量发展。

秋日里的北自所满院芬芳。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将杨书评黑发中夹杂的银丝映得发亮。“现在,接力棒要传给年轻人了,真希望在传承中见证个人短交通产品向智能化、高性能的方向平稳驶出、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仰望U9全国陆续交付,与用户一同迈 ...

  • 仰望U8上市一周年:走好用户共建之 ...

  • 探店上汽大众帕萨特Pro:机械素质 ...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