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小龙虾“烹”出致富大产业

2024-10-17 12:56:10 中国质量报

小龙虾“烹”出致富大产业

——江苏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护航盱眙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 盛万海

本报记者 蔡美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水泊众多,水质优良,盛产小龙虾。近年来,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挥监管服务、品牌品质和地方发展的比较优势,为盱眙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践行“店小二”精神 彰显服务优势

“干得要比说得好,服务要比需求早”。从田间地头到池塘水面,从集贸市场到生产加工企业,从餐厅后厨到堂食餐桌,到处闪现着淮安市场监管人忙碌的身影,当地经营主体亲切地称他们为“店小二”。

“要用市场监管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企业的‘满意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按照淮安市市场监管局的这一要求,淮安市、盱眙县知识产权监管人员走向田间池塘,精心保护服务盱眙龙虾地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用独创的分类分级分等“三分法监管”和红黄绿“三色监管制度”,精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和“舌尖上的味道”;价竞监管人员走进市场,维护公平竞争和稳价供应。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龙虾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措施,以“店小二”精神打造全链条服务。

淮安设立“企业开办一件事”专窗,提供“一站式”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服务,实行“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数据信息共享、全程帮办代办”。企业只需提交必要材料即可办理相关事项,真正让企业“少跑腿”。同时,淮安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优化实行“承诺即入”办理模式,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机制,确保审管无缝衔接,有效规范龙虾类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

在淮安市质量强市、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等资源集中汇聚盱眙县域经济发展之时,盱眙也在通过龙虾产业链党委、龙虾行业协会、龙虾产业工会三大组织,规范龙虾产业发展,保障龙虾品质。

下足“绣花功夫” 筑牢发展优势

每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汇聚盱眙龙虾节,一起剥龙虾、看演出,更多的县域经济市场集成服务向盱眙集聚,盱眙也下足“绣花功夫”,筑牢发展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富民、品牌强农、振兴乡村之路。

从规范走向创新。盱眙制定并实施《盱眙龙虾产业“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政策,成立盱眙龙虾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动盱眙龙虾“三品协同”发展;成立盱眙龙虾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性开发出“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新模式,催生出“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的独特景观,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的小龙虾。

从出色迈向出彩。自2000年举办“龙年龙虾节”起,盱眙连续24年举办龙虾节,并在延续开幕仪式、开捕仪式、文艺演出、万人龙虾宴等经典节目的基础上,不断植入更多时尚元素。当地实施了盱眙龙虾“千城万店”工程、城市中央厨房新零售计划,打通盱眙龙虾从原产地到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下足功夫,让盱眙龙虾产业攀高向新、更好发展。

“盱眙有山有水,盱眙小龙虾肉质饱满、品质优良,是我们生产龙虾食品的不二选择。”叮咚买菜盱眙龙虾超级工厂品控经理王成说,工厂日处理鲜活小龙虾原料20吨、各类预制菜原料5吨,让来不了盱眙的食客也能吃上地道的盱眙小龙虾。

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常态化开展小龙虾进货渠道、索证索票情况监督检查,严把原料、运输、加工、环境‘四关’,不断排查风险隐患,切实提升小龙虾餐饮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协同保护 擦亮金字招牌

“盱眙龙虾”的名气越来越大,品牌价值也越来越高。早在2004年,盱眙龙虾就已获批全国第一例动物类原产地证明商标;2009年,盱眙龙虾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353.12亿元,连续7年位居中国水产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目前,已形成龙虾美食、龙虾香米、龙虾调料、龙虾文创四大系列产品。

盱眙善用“盱眙龙虾”金字招牌,助力当地百姓走上创业致富路,目前,整个龙虾产业收入占到全县GDP总量的1/4。盱眙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协同保护,守护“盱眙龙虾”品牌,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活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此外,盱眙强化重点场所专项检查和网络市场整治,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还通过购买保险,健全“盱眙龙虾”保护制度。

“盱眙龙虾”一路高歌猛进,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一路守护:协助修订完善龙虾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牢固树立盱眙龙虾质量认证和品牌保护意识,助力标准化生产管理;全面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管理龙虾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推动构建龙虾产业标准体系,已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个、市级地方标准2个、团体标准1个。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电去哪了?一汽丰田皇冠陆放多个车主 ...

  • 仰望U9全国陆续交付,与用户一同迈 ...

  • 探店上汽大众帕萨特Pro:机械素质 ...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