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建华 实习记者徐雅臣)日前,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主办的2024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中,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实施的T/CATAGS 52—2022《基于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的国内航班跨航司中转服务规范》系列团体标准(以下简称“系列标准”)获评为2024年高质量团体标准。
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解决国内部分地区居民出行不便等问题,民航局大力推进“干支通、全网联”,组织建设了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和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双平台’”),为国内民航中转旅客体验高品质中转服务提供数字化保障,填补民航网络服务空白,提升民航服务水平。“双平台”投运以来,“干支通、全网联”及通程航班业务推广取得明显成效,但客票销售、机场内引导、数据采集与使用、系统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提升。
该系列标准作为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配套标准,规定了民用机场国内跨航司中转的行李直挂保障流程、标识牌、旅客识别、航班动态数据传输、电子中转验讫章、安检信息传输6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民用机场、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第三方企业等开展国内跨航司中转服务保障,有效促进“干支通、全网联”和国内通程航班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为实现国内主要城市高效畅通、偏远地区城市有效连通提供了关键支撑,且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升民航服务品质与发展质量,实现民航行业智慧化转型,构建航空生态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双平台”已在全国252家机场投入使用,同步召开该系列标准推介会385场,参会人数达7060人。从经济价值看,平台平均每年能识别出超过5100万名中转旅客,预计每年创造18.7亿元经济效益机会。从技术价值看,目前全球尚未有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大范围、全覆盖的智能化中转旅客服务平台的国家,中转旅客服务平台有效发挥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通过有效整合国内中转服务相关信息资源,实现航空运输服务链销售、运行与监督系统融合互联。从实际效果看,平台主体多元、技术融合、创新驱动优势明显,在全国各地的应用,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推进扶贫工作、改善机场运营效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据了解,截至9月底,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共批准团体标准立项155项,已发布通用航空、航空油料、航空客货运输销售代理、民航结算、航空食品、民航客货运输信息化、旅客服务、客舱乘务8个领域团体标准93项,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