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在沪举办
人工智能赋能“质”变向“新”
□ 霍一夫
11月8日,主题为“质量:合作共赢 开放共享 美好未来——AI时代的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之道”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
本次论坛吸引众多中外嘉宾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参会,共同深入研讨如何以人工智能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质量变革与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质量协会(以下简称“上海质协”)会长、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曙杰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质协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连续举办7届国际质量创新论坛。本届论坛聚焦全球科技创新和质量发展的趋势与热点,分享产业变革的最佳实践,共谋人工智能时代的质量创新、质量合作,追求卓越,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长、新西兰质量组织主席兼会长亚布拉罕·芬恩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深思熟虑的主题,有助于全球质量界了解质量发展最新趋势、质量理念、最佳实践和管理模式。”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质量保证科学教授、国际认可服务机构(IAS)技术咨询委员会成员、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E20委员会成员埃米尔·哈扎里安围绕“质量与计量领域的人工智能转型”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人工智能支持预测性质量控制,通过自动化测量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实时监控分析,为质量提升提供深刻洞察。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工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联合研究实验室副主任、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宗福季,围绕“工业信息与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伴随工业4.0进程,质量4.0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为全过程质量管理提供新的机会。在测量、分析、改善、控制各环节,自动识别、自动优化、自我改进成为新常态。他还指出,技术变革必将引发教育变革,应全面加强面向数智化转型的人才教育。
在企业家论坛阶段,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民、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中国电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和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孙正,分别发表演讲,从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聚焦数字化转型、卓越管理,分享人工智能推动质量提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
论坛还发布了3类62项2024年上海市重点行业、各类企业卓越管理创新成果,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电动智能汽车、智慧城市等产业领域。这些优秀成果注重卓越管理、质量创新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在推动上海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质协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