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名牌战略>>

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圈定初选名单505个产品进入最后冲刺

2005-08-03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圈定初选名单505个产品进入最后冲刺

 

 

   备受关注的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8月2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公告,在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中,有87类505个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初选范围。最终结果将在9月1日正式公布。

   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在玉米淀粉、豆奶粉、食用植物油等87类产品中进行。这87类产品包括2005年新增产品65类,有效期满复评产品22类。在87类产品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类产品54类,占62%,其中食品12类;生产资料类产品33类,占38%;支农产品19类,占21.8%;高新技术产品13类,占15%;具有较大出口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45类,占51.7%。在进入初选名单的505个产品中,有382个产品是今年新入围的。有效期满复评的125个中国名牌产品,继续保留在公示名单中的有123个,有两个产品未申报。
   这次进入中国名牌产品公示范围的505个产品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中国名牌产品评价5年来涉及区域最广泛的一年。这些产品都是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据悉,社会各界可登陆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www.aqsiq.gov.cn)和中国名牌网站(www.chinamp.org)查询初选公示名单。如对公示产品提出意见、建议,可在8月3日至12日期间,用真实姓名并提供确切的联系方式和证明材料,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反映,也可通过E-mail反映问题。E?鄄mail地址为chinafbp@aqsiq.gov.cncmp320@chinamp.org
    在向社会公示初选名单、广泛征求意见后,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对公示期间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查结果提交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讨论,最终确定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获得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予以表彰。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指出,今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与往年相比有几大不同:第一,工作量大大增加。今年共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657家企业724个产品的申报材料,评价目录比去年增加近一倍,申报产品比去年增加40%;第二,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对企业申报数据首次实行了省级公示,公示后,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大量的反馈意见,所反映的问题涉及220家企业的233个申报产品。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明传电报,将相关意见一一分送各省,要求进一步核查。其后,有13家企业的13个产品退出申报,有28家企业修正了数据,最终进入评价的有644家企业711个产品。同时,首次向申报企业印发了《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告知书》,公开向企业告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的有关程序、规则、评价基本方法、专家组成方式等。第三,统一申报资料格式,实行网上申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申报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第四,国家质检总局今年首次对食品等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以及复评的产品统一安排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如发现有不合格的,取消评价资格。第五,强调了评价纪律。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十严禁”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名牌评价工作。
    孙波还表示,名牌产品评选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质量、重品牌的新阶段。从国家到企业再到消费者,大家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名牌将受到更多关注。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荣剑英指出,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按照前四年的评选结果来看,拥有名牌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根据今年的公示结果来看,这个排名依然不会发生变化。荣剑英认为,之所以东部沿海省份能够在名牌竞赛中一路领跑,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个行业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名牌公示名单中,“沉默”了4年的西藏和青海都有产品入围。不出意外的话,从今年开始,我国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拥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有关人士还透露,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评选也正在紧张进行当中,预计将在9月1日与中国名牌产品同时揭晓。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