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进行的第一次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只有10类产品,而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87类。同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也从第一年的57个产品增加到501个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指出,中国名牌评价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因此在评价目录的选择上主要遵循5个原则:第一,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行业整体规模较大。第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第三,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具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品牌知名度。第四,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优先考虑。第五,鼓励“外向型”发展,对以自主品牌出口创汇和替代进口的产品适当倾斜。
以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为例,在87类产品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类产品54类,占62%;生产资料类产品33类,占38%;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产品19类,占21.8%;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产品13类,占15%;鼓励“外向型”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品45类,占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