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名牌战略>>

5年回眸  几多收获

2005-09-27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四、二次复评二次考验

   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有效期是3年。3年之后,所有生产该类别产品的企业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旧交替完全依靠企业的实力说话。因此,每3年的一次复评就可以看做是对该行业和企业的一次重新检阅,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行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的兴衰。
   在已经进行的两次复评中,共有6家企业生产的6个产品没有通过第二轮的考验,失去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而其中有不少企业是因为经营不善而造成了亏损,从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品牌了。比如,小鸭集团处于整体亏损阶段,据传在去年就已停止生产,而阪神冷柜因为经营不善,目前领导者已携款潜逃。
   专家指出,“中国名牌”只能提供一个推动力,能否形成加速度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如果长年处于产品积压、客户索赔、经济困难之中,淘汰也是必然。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新一轮的评价中,一些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也利用复评的东风,加入了中国名牌的队伍。据统计,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次名牌复评中,分别有27个产品和74个产品在31个类别的复评评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


   以上这些二次评价“新兵”较多的行业也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比如:液态奶,虽然传统的几大巨头的优势依旧明显,但是一些二线品牌也开始利用分区作战的策略在一定区域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再比如,在旅游鞋的“新兵”中,几乎都来自福建晋江莆田一带,制鞋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1  2  3  4  5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