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有效期是3年。3年之后,所有生产该类别产品的企业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旧交替完全依靠企业的实力说话。因此,每3年的一次复评就可以看做是对该行业和企业的一次重新检阅,从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行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的兴衰。
在已经进行的两次复评中,共有6家企业生产的6个产品没有通过第二轮的考验,失去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而其中有不少企业是因为经营不善而造成了亏损,从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品牌了。比如,小鸭集团处于整体亏损阶段,据传在去年就已停止生产,而阪神冷柜因为经营不善,目前领导者已携款潜逃。
专家指出,“中国名牌”只能提供一个推动力,能否形成加速度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如果长年处于产品积压、客户索赔、经济困难之中,淘汰也是必然。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新一轮的评价中,一些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也利用复评的东风,加入了中国名牌的队伍。据统计,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次名牌复评中,分别有27个产品和74个产品在31个类别的复评评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
以上这些二次评价“新兵”较多的行业也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比如:液态奶,虽然传统的几大巨头的优势依旧明显,但是一些二线品牌也开始利用分区作战的策略在一定区域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再比如,在旅游鞋的“新兵”中,几乎都来自福建晋江莆田一带,制鞋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