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朱文达)2020年6月10日,受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委托,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对青岛市承担的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组听取了试点工作情况汇报,现场查看了中德生态园国际示范园区、崂山区东麦窑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青岛交运集团温馨校车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山东海沃嘉美垃圾“3R”减量化省级标准化试点。评估组认为,2015年以来,青岛市通过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得到优化提升,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评估,给出了105的高分。
这是今年青岛市继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轨道交通装备)通过验收、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立项后,又一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建设任务。2018年1月1日实施的新《标准化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61项,数量和类别均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等领域,为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探新路、树标杆的作用。
本次验收评估的项目,是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以及国家标准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有关部署,2016年原青岛市质监局、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了具有青岛特色的“标准化+新型城镇化”行动,加快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配套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标准的制修订。
试点实施中,构建包括区、市、镇、园的全面标准化试点体系。崂山区、平度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城阳区棘洪滩街道、胶州市李哥庄镇、莱西市姜山镇、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参与了试点建设。以国家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结合青岛市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建成了以人为本、层次分明、科学合理、适用有效、具有青岛本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指标层、推进层。梳理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共725项,组织制修订青岛市地方标准规范136项,基本满足了具有青岛本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结合国家标准委在农业示范区、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标准化科研和山东省局“山东标准”行动计划项目等,申报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共有17个项目与新型城镇化相关,通过项目建设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崂山区将标准化理念与乡村发展结合,打造了崂山最美民宿-仙居崂山东麦窑主题文化民宿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利用原有特色房屋,用艺术文化主题的方式结合民俗民艺对其进行主题化改造,打造了一种全新的标准化旅游体验。为打造棘洪滩镇“动车小镇”,2016年城阳区申报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试点,5家重点企业带动辐射2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主导制定了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标准项目研究。
2017年,青岛市与北京市等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7120:2014国际标准转化为GB/T 36749-2018《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指标》国家标准。青岛市有关部门还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重要基础标准研究和国家海绵城市标准制定等工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标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