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监管有温度,服务有情怀。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广西市场监管局在落实“六稳”“六保”的过程中,通过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打通银企融资渠道、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搭建优质认证平台等有力手段,帮助市场主体挺过倒闭潮。在多举措的力保下,2020年前6个月,广西注销的市场主体比上年同期减少31.57%。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把企业“保下来”。在疫情不可抗力冲击下,很多市场主体的运行受到影响,“信用指数”降低甚至负面。对此,广西市场监管局一方面对企业因疫情影响而出现违约违规行为的,审慎纳入失信名单,避免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贷款融资、再投资等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率先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试行办法》,对企业因失误等偶然、轻微行为导致的失信问题,允许企业改正错误、重塑信用、恢复经营。办法出台以来,共为3.5万户经营异常名录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使企业恢复正常经营状态。
打通政银企融资渠道,让企业“活下来”。广西市场监管局急企业之所急,主动服务、积极施策,以“三个盘活”为抓手,打通“政-银-企”融资渠道,畅通经济发展的“血脉”。盘活企业股权,共为各类企业办理股权出质2290件,同比增长41%,实现融资884.22亿元。盘活企业动产,为企业办理机器设备、车辆船舶、原料和半成品等动产抵押登记1740份,担保主债权数额355.7亿元。盘活企业知识产权,上线运行广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向金融机构推送需求企业144家,共帮助93家企业与银行进行对接,办理专利、商标权质押融资5亿多元。疫情期间,帮助广西嘉进药业以20件专利获得20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解决了企业扩大生产小柴胡颗粒、酒精消毒液等防治物资的急需资金。
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帮企业“挺下去”。对监管中发现问题的企业,不是简单处罚,而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现和整改问题,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今年4月,某企业生产的包装饮用水被检出溴酸盐超标,判定为不合格,全线停工停产。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广西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深入生产现场为企业找毛病、改问题,又帮着提质量、升档次,赢得了企业的赞誉。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优化计量、提质增效”企业帮扶行动,全区市场监管部门服务企业300多家,解决技术难题68个,推动全区15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取得良好成效。
搭建优质认证平台,助企业“强起来”。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作为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作用,深化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的合作,组织自治区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产业提质升级,走国际化的生存发展道路。今年已帮助23家企业共28款产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帮扶101家企业的108款产品正式提交香港高端品质认证申请。高端认证不但带来高质量,还带来了高销量和高溢价,该自治区取得优质认证的企业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新增产品附加值9亿多元。(供稿:广西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