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农贸市场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气”、最“富含人情味”的民生场所。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历来都是各级政府部门关心的重点,群众百姓关注的热点,城市管理方面的难点。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和综合治理工作。8月12日,南京市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时新峰出席会议,介绍近年来南京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和综合治理方面重点开展的工作。
全面提档升级,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2017-2019年,全市共提档升级农贸市场300个,改造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改造覆盖面达86%。
通过提档升级,一是总体布局日趋完善。对基础条件差的市场实施关闭拆除,对不符合规划的市场实施异地复建,对人口密度大、配套不足的小区进行规划配建。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场门头、地面、吊顶、摊位实施整体改造,完善排水排污、照明、公厕、喷淋、垃圾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购物环境不断提升。结合市场实际,装设自动扶梯、中央空调、安全监控以及制冷保鲜等配备,提高设备现代化水平。四是现代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Wifi全覆盖、扫码支付、信息溯源,配备电子显示屏集中展示商户信息、交易数据、农产品检测结果。五是经营方式加快转型。通过加强与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的衔接,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品牌化水平,实行网上订单、社区配送,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市场精细化管理,绝大部分农贸市场的消费环境和市民的购物体验有了大幅度提升。
实施综合整治,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安心
今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市场监管部门、商务部门一方面督促市场积极组织货源,作出不断档、不脱销、不涨价、不降低质量的承诺。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市场及市场周边综合整治力度,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市场入口处测温、验码、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市场内做到有序排队,人员密集区域保持适当距离。
二是做好市场内通风换气和每日消杀,及时清扫场地,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保持市场卫生状况良好。
三是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和活禽销售、宰杀行为,有效改善市场内部经营环境。
四是压紧压实市场和经营户的主体责任,督促市场管理方加大宣传、管理、巡查力度,杜绝市场内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公共设施、不文明养宠等现象。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检查执法人员201626人次,检查农贸市场49175家次、检查经营户387710户次,以亮证亮照、市场秩序、环境卫生、明码标价等要素为重点内容,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化动态管理,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在全市农贸市场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电子信息化溯源系统”。农贸市场经营户通过下载APP,在手机上完成进货台账的电子化建档;消费者使用手机扫码,获得经营户信息、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等信息。
目前,该系统已在152家农贸市场推广使用,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经营户索证索票难等问题。
保障食品安全,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目前,全市358家农贸市场、7个批发市场全部建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室,基本实现了全市“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全覆盖,每日检测能力在7000批次以上,年检测总量超200万批次,检测品种覆盖蔬菜瓜果、生鲜肉品、水产品、禽蛋、豆制品、粮油、调味品等农副产品,涉及的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非法添加等50多个风险指标。
截至7月底,全市农贸市场已检测农产品185万余批次,发现问题食品5961批次,销毁问题农产品1800余公斤。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疫情出现后,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对全市农贸市场开展新冠病毒应急监测,共采集样本22565个。其中,从业人员样本15350个,重点食品样本3608个,重点环境样本3607个,所有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市在营业的农贸市场监测覆盖率达100%。
同时,组织开展了冷冻冷藏肉品及水产品风险专项排查,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112人次,排查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在内的冷库共1212个,会同疾控部门采集核酸检测样本899个,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
以上检测情况及结果均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公布,让广大市民在农贸市场购物消费更有信心,更加安心。(供稿: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