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可查 去向可追 责任可究
——甘肃大力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记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午夜入城的羊群,东渡黄河,来到兰州;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这是甘肃作家叶舟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倒是从一个侧面形象地标示出了一条食物流通链条:羊群,从其原产地出发,经过流通运输环节,来到食品加工销售场所。下一环节,就会抵达百姓的餐桌,也是食品流通环节的终点。从市场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如何有效监管?甘肃省大力推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就致力于破解这一巨大难题。
破题:给政府监管提供有力抓手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范围广,涵盖的品种复杂。索证难、追溯难、监管难的“三难”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考题,是市场监管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改进传统监管手段和方式,积极构建科学智慧的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及监管的一站式追溯信息平台,通过连续8年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高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4年1月,甘肃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3月,建设了同时涵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三个环节的省级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食品生产经营者登录追溯系统,扫描、上传、录入索证索票和食品相关信息,建立进货和销货台账,实现“一家备案、全省共享”。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可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现场和网上监督管理,对问题食品实施“快速锁定、精准打击”。
通过搭建平台,实现四项溯源:食品经营主体的溯源;网格监管责任的溯源;食品质量信息的溯源;企业信用状况的溯源。达到四个目标:监控食品流向,锁定违法主体;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责任追溯;识别食品信息,清查违法食品;生成信用记录,惩戒失信行为。
甘肃省政府每年都将食品安全追溯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100%应用电子追溯监管平台;其他经营者100%落实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有条件的经营主体要60%纳入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平台。2020年7月30日,《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夯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承题: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细胞。实现食品安全,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确保其承担起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才能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为更好发挥企业主体责任, 2019年5月,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甘肃省食用植物油乳制品肉制品酒类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推动、引领示范、分级分批、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原则,扎实推进食用植物油、乳制品、肉制品、酒类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以食品标签标识为可追溯单元载体,以产品批号为切入点,结合二维码和电子标签(RFID)等新技术手段,全面准确记录产品信息、生产信息、设备信息等,明确关键控制点和追溯链接点,实现从源头到消费终端全过程的追溯,整体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截至目前,全省现有86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对全程可记录、可追溯、可管控、可召回、可查询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在甘肃山丹县祝福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从原材料收货打包、清选待榨、压榨生产、沉淀过滤、检测入罐、成品包装、检测入库的全过程,从源头到终端赋予每个销售单元产品唯一身份识别ID,有身份,有保障,对走出车间的每一瓶植物食用油都不会放过。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建立商品追溯体系对商品生产流通环节、加工工序进行全流程监管,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根据记录的节点信息快速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出是哪个工序或环节存在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改进,另外对流入市场的产品,可以快速召回。同时,可以快速准确地获知商品的市场流通状况,对企业规范化管理,从内及外打造企业竞争力,提升产品价值,带动市场销售,实现品牌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对企业来说,追溯系统对于其完善内部质量管控体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阅题:让消费者成为新模式的批卷人
市场的最终指向是消费者,只有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护,市场治理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
“追溯体系是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原始记录,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资料,是控制安全风险、降低经济损失、提高产品质量、规划市场发展的真实依据。通过实施信息化追溯,倒逼企业规范化生产,督促企业自觉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对流入市场的产品,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扫码或输入条形码,就知道这件产品的前生今世,可以查询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查验产品的“真伪”。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产品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发挥了市场活动监督和裁判的作用,可以说,通过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消费者扮演了食品安全评分者的角色。
兰州市民李大爷说,通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一份食品的前世今生,吃起来也放心,是个很好的举措。只是很多商品上还没有这个二维码,希望以后能在更多商品上看到这个神奇的二维码。
李大爷的呼声也代表了众多消费者的心声。截至目前,甘肃现有食品生产企业3017家,小作坊15573家,覆盖31个食品类别。其中5877家加入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备案食品生产成品64484批次、食品生产原料70629批次、进销货商户254616户、生产加工记录5068906条,出具电子一票通5413389张。不久的将来,甘肃所有食品加工单位将尽数加入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从而让李大爷的意愿变为现实。
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加强了交流互动,食品安全追溯相关技术、信息等要素之间相互匹配,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全省今后对农产品种养殖、畜禽屠宰、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生产经营者,也将建立企业内部追溯系统,与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对接。未来可期——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面建立,将为甘肃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强省持久发挥效力。(张兰周 马计 李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