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鲜花基地百花斗艳,乡村车间干净整洁,村民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脸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在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温吐萨克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坚持志智双扶,精准施策,通过走好发展特色种植业、开办乡村车间、促进转移就业三步棋,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带领村民走上通往幸福的脱贫致富大路。
特色种植见实效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增收是带动农民脱贫的重要方法。温吐萨克村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土地效益不高。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听取村民发展意愿,发现市场上对花卉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便与村“两委”商议,决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发展花卉种植,助力村民脱贫增收。
工作队经过市场调研分析,鼓励村民打造花卉种植基地,采取“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花卉基地组织村民利用小块地统一种植花卉,并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统一收储、统一销售,工作队还多方联系经销商订单销售。
如今,花卉养殖基地共吸纳5名贫困村民在花卉基地实现了长期就业,18名村民通过打零工实现了增收,亩产收入近5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10倍。
为持续提高花卉产量,让村民获得更高收益,工作队积极争取“短平快”扶贫项目资金18万元,修建2座现代化温室大棚,通过反季节、延长花卉开花季等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还积极邀请花卉种植专家定期到基地开办培训班,针对不同种类花卉开展实地培训。
经过专家讲解和手把手教学,目前,基地的花卉品种从最开始的10种增加到了现在的38种,数量也大大的增加,村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以前种传统农作物收入也不高,改种花卉以后,不仅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而且种出的花卉也不愁卖,月收入可以达到3500元,感谢工作队给我们的帮助。”村民早来木高兴地说。
乡村车间有作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驻村伊始,工作队坚持把扶持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通过资料查阅、专家论证、市场调研,与村“两委”商议,将壮大扶持食品加工厂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扶持发展本地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喀吾力食品加工厂是阿图什市当地老招牌,但是近几年面临着厂房设施陈旧、环境卫生不达标等诸多问题。工作队实地调研后,与村“两委”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由工作队帮助其申请扶贫资金150万元,更换一条生产线,并修建集消毒室、休息室、换衣间、加工间、储存间等一应俱全的新型现代化、标准化生产车间。
按照“厂房+贫困户+分红”的发展模式,及时与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卡吾力江•吐达地穷签订协议,以每年10.5万元的租金将厂房承租给卡吾力江,所获租金用于村里50户贫困户分红。开始营业后,食品加工厂不仅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就业。
目前,温吐萨克村创办了扶贫车间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吸纳了111名村民稳定就业,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每年可为160户村民分红700元至1400元。
产业就业新突破
走进克州石泉牛羊屠宰厂,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着给肉制品进行检验。“在家门口上班真方便,每个月3000多元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村民艾孜热提艾力•阿里木说。
温吐萨克村具有悠久的经商历史,村民新办产业的人数较多,特别是近年来在工作队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级致富带头人,开始发挥产业优势,带动村民就业,克州石泉牛羊屠宰厂就是第一个授牌的“就业扶贫车间”。
为鼓励其产业发展,工作队与村“两委”申请扶贫资金60万元,按照每户贫困户1万元入股到克州石泉牛羊屠宰厂中,并与负责人阿里木签订就业与分红协议,除了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外,年底还为60户贫困村民每户分红1000元。
为扩大生产规模,屠宰场搬迁到至阿图什市皮革园区,引进了新的自动屠宰设备,仅仅试运营阶段,就为5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屠宰厂每天利润在2000元左右,已经带动12余名贫困户就业。
贫困户赛买提•买买提年龄较大,又缺乏技术经验,工作队协调他和妻子到克州石泉牛羊定点屠宰场负责安保和保洁工作,两个人加起来的月收入有6000元,他高兴地说:“‘就业扶贫车间’好,让我们不出村子就能挣到钱,现在家里的收入提高了一大截,再也不用为女儿的学费发愁了。”
尝到产业发展甜头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又相继创办了物流库房、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等产业,通过产业促就业、转移就业等措施,助力本村24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融进来,走出去,富起来,今后,我们工作队将继续创新思路、总结经验,在扶持产业发展和富余劳动力就业方面持续用力,让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苏湘琳说。(李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