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对陕西质量强省工作作出批示
陕西省召开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王梅) 3月2日,陕西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会议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质量强省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对陕西质量强省工作作出批示,副省长、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主任程福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陕西省质量强省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为抓手,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大质量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有力促进了陕西高质量发展。
陕西部分工作获得表彰,有些经验在全国推广。例如,西安市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韩城市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受国务院通报表彰,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宝鸡市事中事后监管成效突出受国务院通报表彰,陕西省疫苗追溯监管系统获评2020年全国智慧监管典型案例。
具体说,大质量工作格局逐步完善。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陕西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出台《陕西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质量政策措施,成立省、市、县三级质量工作推进机构,对市、县级政府实施年度质量工作考核,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区)活动覆盖率达100%。
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省质量强省委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家、省委省政府部署,发挥职能,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例如,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持续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质量兴农六大提升行动,省公安厅出台推进“昆仑”专项行动十项措施,省住建厅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质量提升行动和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省民政厅出台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办法和标准,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省文旅厅开展旅游行业品质三年提升行动,省卫健委开展省级医疗质控中心帮扶县级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专项行动等等。
质量技术基础得到夯实。截至“十三五”末,由陕西企业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54项,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390项,发布地方标准1872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省有效认证证书数量保持西北五省(区)第一位,现有国家级质检中心7个、省级质检中心27个,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建设中亚标准化(陕西)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中心(陕西),与甘肃等6省共同成立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对12大类、310种产品实施重点监管。设立缺陷产品及伤害监测信息中心和风险监测中心,建成技术专家库。构建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覆盖率达99%。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增加“三前”环节监测频次、参数,基本实现全省大中城市、主要产区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全覆盖。新开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构建水利工程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管体系,推进公路建设BIM技术应用和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差别化监管。
陕西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重点工业品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由“十二五”末的89.6%提升到现在的92%以上,9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陕鼓模式”成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型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9.4%,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总数达到12个,12个区域公用品牌进入国家级农业品牌目录,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超过687亿元,位居全国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第二名,陕西苹果获得中欧“10+10”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授牌。大型工程和保障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交通工程质量抽检关键指标合格率99%,累计获鲁班奖10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40项,位居全国前列。
就突出重点,抓好2021年重点工作落实,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建设质量强省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陕西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提供坚强支撑。要总结推广质量强省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推动工作方式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保障。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任务,聚焦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从整体上推进质量提升;突出企业主体,强化主体责任、质量管理、品牌创建,从源头上促进质量提升;突出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筑牢质量安全底线,从基础上保障质量提升;突出社会共治,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协同体系和评价体系,从机制上确保质量提升,加快推进更高水平质量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