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秦海峰)山西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的长期驻扎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组织指挥了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战。从1937年11月开始,八路军总部机关曾5次进驻武乡,先后驻扎536天。开国将领中5位元帅、5位大将、20位上将、50位中将、306位少将,以及8个旅、31个团都曾在此工作、生活和战斗。抗战时期,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参加各类抗日组织的就达9万余人,14600多人参加八路军,有21000余名干部群众为国捐躯,为民族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培育形成了独特的八路军文化。
太行精神,光耀千秋。抗战圣地,红色武乡。探访革命老区,长治武乡是必到的一站。伴随着讲解,6月17日,记者走进红色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地,重温八路军抗战的革命历史,领略百折不挠的太行精神,在红色体验中读懂初心使命。
弘扬太行精神 共建创新武乡
武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华北抗日的指挥中枢,也是华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指挥中心,八路军总司令部、一二九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兵工学校等首脑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当时,被誉为“抗日模范县”。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这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太行精神在这里孕育、八路军文化在这里形成、民族脊梁在这里挺起,人民军队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由进入太行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打响解放战争时的百万雄师出太行,抗战胜利的号角从这里吹响,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近年来,武乡县委、县政府以此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主题,正在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武乡。
武乡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围绕打造“抗战圣地、红色武乡”品牌,武乡县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新路径。
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帮扶下,《八路军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服务规范》山西省地方标准出台,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武乡旅游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引导。红色旅游在武乡已经蔚然成风,全县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人口近8000人就业增收,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7.3%。
标准化+引领发展只是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武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武乡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李跃峰对记者说,“传承好红色精神,护航高质量发展,是市场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小米加步枪 好米在武乡
拾阶而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背后的凤凰山顶,一座丰碑巍然屹立——八路军抗战纪念碑。碑体两侧镌刻着谷穗与长枪的铜质图案,象征着八路军依靠“小米加步枪”革命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从山上向远处遥望,山坳的褶皱里绿意盎然。绿色有机的太行梯田中,谷苗正悄悄拔节。当年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小米,正在这块红土地上向着标准化、产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每年新增有机谷子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到2022年底,公司有机谷子示范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绿色有机基地达到8万亩以上。” 走进武乡县丰州镇兴盛垴村国家有机旱作羊肥小米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一照面,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快人快语为记者解答:“我们打造的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就是要在特色品牌——羊肥小米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各种资源,把‘谷子田园’进行综合开发,让田园包含种植、加工、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住宿餐饮等多重功能。”
武乡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侯彩红介绍,一直以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在武乡县上司乡、韩北乡、丰州镇3个乡镇创建羊肥小米标准化生态基地15000余亩,以开拓“羊肥小米”为主的杂粮市场为重点,羊肥小米、有机杂粮等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依托基础产业,晋皇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羊肥小米加工体验馆项目、太行梯田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基地4300亩,航天小米育种基地100亩。利用园区体验车间,开发以“山西菜系”为主的“小米宴”,让小米以餐饮文化的形式走向全国……
未来,园区将为兴盛垴村175户农户、457人铺就致富路,同时通过打造“羊肥小米”品牌,带动武乡小米主产区5000多户农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乡村振兴别样“红”
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位于太行山腹地,三面临崖,一面靠山,不钻沟无以觅路,不爬坡难以进村。
正是因为沟深坡陡的独特地理特征,八路军总司令部在这里安营扎寨。从1939年至1942年,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战斗和生活在这里,留下许多作战遗物和遗址,并在此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走进砖壁村,八路军总部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将军树”“连心碾”“八路池”“抗日井”“军民坝”……一个个都是当年八路军与村民军民鱼水情的见证。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约束,砖壁村430口人人均耕地不到3亩,庄稼全是望天收。过去,虽守着“八路军总部”的红色资源,但前来观光的游客甚少,老百姓过着苦日子。
“想过好日子就必须敢闯、能干,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光荣传统。”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军说,“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资源,这就是砖壁的出路。”
2008年,砖壁村引进红星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后的小松山上修建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越来越多的游客闻名而来;
2011年,通过实施旧村改造,砖壁村建设八路军客栈22座院落,房屋196间,一排排农家土房变成了乡村民宿,村民搬出土房子,住进了整齐规划、宽敞明亮的新房;
2012年,砖壁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布局一新的商贸街上,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开办起来,村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2018年,砖壁村又引进山西红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
砖壁村被激活了,砖壁村民都动起来了。
利用村内各种红色资源,砖壁村年接待旅客近10万人次,吸纳60余名村民在八路军体验馆、红潮公司等地务工;带动45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村民销售工艺品和杂粮拓宽增收渠道。“如今,村里已经实现了村民全部就地就业。”李文军说:“今年,砖壁村人均收入拟达到7500元。”
如今,砖壁村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砖壁村作为太行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团队络绎不绝。
盘活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砖壁村仅是武乡红色文旅蓬勃发展的一个样板。如今,历久弥新的“红色”在武乡县别样“红火”,沿着这条红色振兴路,武乡百姓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太行精神,历久弥新。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革命精神必将代代相传,红色武乡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太行精神,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