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傅江平)7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通知》列举有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共五方面47条,其中的多项内容又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有密切关系。
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发改委列举的五大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中,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等方面均有不俗成绩。其中直接主导或有参与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有:建立企业除名和依职权注销制度、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智慧审批、率先形成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探索创新大湾区标准化协同机制、“圳品”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
“之所以要复制推广深圳改革创新经验,是为了利用深圳经验来提高全国制度创新的边际效应。”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认为,当下是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再起航、先行示范区批复两周年以及第一批40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过半的重要节点,深圳需进一步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将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这些创新举措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据了解,在建立企业除名和依职权注销制度中,深圳市采取强制退出“失联户”“僵尸户”的做法,对商事主体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或者未办理终止歇业登记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的,采取“除名制”;对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被责令关闭、依法被撤销设立登记或依法被除名的商事主体六个月内仍未办理申请注销登记的,可以依职权将其注销。在“秒报秒批一体化”智慧审批创新中,深圳市将申报端“秒报”与审批端“秒批”相结合,申请人可通过刷脸或其他合规方式,由系统调取数据自动填充表单信息,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在构建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率先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明确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违法经营额计算、赔偿标准问题,率先界定证据妨碍排除规则的适用标准,破解了知识产权“举证难”;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可以准确查明认定技术事实。在探索创新大湾区标准化协同机制上,深圳市支持在前海合作区以市场化方式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联盟,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标准生成孵化机制,开展重点领域大湾区标准研制,促进大湾区三地标准互联互通。
“圳品”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则是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主导的一项食品安全建设工程。深圳在2018年正式启动了深圳市食品安全战略工程,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了高标准、高品质的城市品牌“圳品”。“圳品”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对标国际标准,聚焦基地、土木环境、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可追溯五大方面,搭建了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在有效保障深圳市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全国多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深圳已经评价通过了514个“圳品”,产品基地涉及全国23个省、96个市县、225个基地。
“经过近3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深圳通过打造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督检测体系等三大体系,科学严谨地支撑了‘圳品’品牌认可认证的工作机制。”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说。在构建了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还加大了“圳品”的宣传推广,定期组织开展“圳品”农超对接会及“圳品”进商超、进农贸、进电商平台等活动,让“圳品”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系列创新举措近年来不断擦亮了“深圳经验”这一金字招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的多项相关工作也得到了各界好评。比如“圳品”,全国政协委员林武在2019年提出的《关于构建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食品标准体系的提案》中,就将其列入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并在第四届深圳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中均提到“圳品”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体系先行先试的典型案例。随着《广东省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发布,“圳品”也从深圳市的“圳品”,变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圳品”。目前,“圳品”旋风正以“深圳速度”携“深圳标准”走向全国。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也并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他们正在推动深圳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努力创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保障民生安全、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等方面不断完善、补足短板,为全国市场监管改革提供更多“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