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曹吉根)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工作交流会7月28日在浙江嘉兴召开。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刘敏就进一步做好监管机制创新改革进行了动员部署。
刘敏强调,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应对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变化,守牢质量安全底线,破解当前监管资源和监管对象不匹配矛盾的必然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智慧监管方式创新应用,充分依靠智能监管系统和大数据手段,归集应用数据、研判风险、自动预警、辅助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真正实现产品质量监管在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监管成效上的变革。
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处负责人参加交流研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介绍了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试点工作情况,上海、安徽、福建、四川、山东、广东、陕西等省市局围绕应用数字技术实施智慧监管、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评估、重要工业品质量安全分类监管等主题做了重点发言。
记者从会上获悉,机构改革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加大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创新的研究力度,加强与相关省局协作,推动各地试点,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动态监管指挥调度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大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监督司与浙江局协同推进的智慧监管体系已经成型,这套体系以“大数据驾驶舱”为载体,耦合了业务调度、风险监测、质量追溯、监管信息、质量帮扶、信用监管、综合评价等7大模块形成的监管数据链条,通过这个链条为监管人员实时监测产品质量状况、随时跟踪处置产品质量事件、迅速作出风险研判提供平台支撑。
陕西局以改造应用“陕西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为载体,构建覆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双随机监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重点业务的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山东局融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监督检查数据库,设计数据多纬度查询统计模型,建立了产品质量监管专题数据库。安徽局开发“智慧质量”系统,联动生产许可证审批信息,通过掌上监管,记录了现场检查工作实况,并与发证核查时照片作出比对,客观评价获证企业是否保持了发证条件,让缺乏技术基础的基层行政人员也可以胜任现场检查工作。
创新试点加大信用监管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的作用,将监督抽查结果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截至目前共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送57012条国家监督抽查信息。在探索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共融互促机制也作出有益尝试。今年上半年已全国各地已累计帮扶企业6000多家,解决突出质量问题2.1万多个。
构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智慧监管创新重要内容,试点在电线电缆行业探索构建基于Ecode编码的质量追溯体系,已尝试建立电线电缆产品电子身份证,实现线缆产品数据真实不被篡改,满足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大用户、监管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目前全国已有5个省份的15家线缆企业进行了示范应用,相关企业在用Ecode码达177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