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总局动态>>

聚焦《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看看这场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讲了啥?

2021-10-20 10:28:56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下午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实施标准化纲要,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要向大家介绍实施标准化纲要、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先生,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负责人王嵩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刘多女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女士,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周强先生,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崔钢先生。

下面,首先请田世宏先生作介绍。

 

田世宏(李滨 摄)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

大家下午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作为指导中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总书记强调,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多次研究部署《纲要》编制工作,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中国工程院等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借鉴国际国外标准化发展经验,共同完成了《纲要》编制工作。

《纲要》全文共九个部分三十五条,划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板块。

在总体要求部分,《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即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还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二是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四是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从而实现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的目标是,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在主要任务部分,《纲要》从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标准化自身发展两个方面部署了七大任务。

一方面,针对标准化服务发展部署五大任务:一是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二是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四是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标准化建设,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升保障生活品质的标准水平。五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针对标准化自身发展部署了两大任务:一是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二是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加强标准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环境。

《纲要》围绕七大任务,部署了7项工程和5项行动。7项工程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5项行动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城市标准化行动,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除此之外,《纲要》还提出了标准融资增信、法规引用标准、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中外标准互认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在组织实施部分,《纲要》从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建立《纲要》实施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下面,我和有关部门的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邢慧娜邀请记者提问(李滨 摄)

邢慧娜:

谢谢田世宏副局长的介绍,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经社新华财经记者提问(李滨 摄)

中经社新华财经记者:

《纲要》作为新时期统筹推进我国标准化发展的行动纲领,请问贯彻实施中如何理解其核心要义?谢谢。

田世宏: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您的提问。制定实施《纲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学习贯彻《纲要》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把握《纲要》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纲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决策部署的纲领性文件,是统筹推进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标准化事业改革创新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加强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的工作指针,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二是把握《纲要》确立的标准化发展指导思想。《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要求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增强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把握《纲要》明确的标准化工作主攻方向。《纲要》把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以高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标准化工作着力点,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以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要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

第二,以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应用,推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标准化。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行动,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也要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三,以标准支撑高效能治理。要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城市标准化和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以标准引领提升治理水平。要加快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场要素交易标准,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

第四,以标准促进高水平开放。要深化双多边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优化全球标准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要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大力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标准体系。要积极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的活动。

第五,以标准保障高品质生活。要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织密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等安全标准网。要围绕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建立健康标准,优化健康服务。要开展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行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李滨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想问一下田局长,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而且也关注标准化发展,我想请问一下,如何理解您刚才说的《纲要》中我们设定的发展目标?谢谢。

田世宏:

谢谢您的提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标准化战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深化标准化改革,推动标准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标准化法制体系不断健全,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标准体系日臻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显著提升。具体来说,在标准化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在标准化工作机制方面,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国务院建立了标准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区、市)政府也相继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相协同的新型标准体系,强制性标准守安全底线,推荐性标准拉质量高线,企业和团体标准放开搞活。在标准供给方面,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4万多项、行业标准7.6万多项、地方标准5.3万多项,团体标准近3万项,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超过200多万项。在专业技术组织建设方面,建立了1300多个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注册委员专家超过5万名。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我们与55个国家和区域标准化机构、国际组织签署了9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中国专家担任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77个,承担技术机构秘书处79个。

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标准化发展规律,《纲要》从近期和远期、定性和定量、国内和国际等多维度设定了我国标准化发展2025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

刚才,我介绍了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变”,达到“四个目标”,来让标准化更加有效推进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来说,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也就是说,标准应用要面向经济社会全领域,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标准的全覆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二是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也就是说,标准供给要注重政府与市场作用并重,新型标准体系结构更加优化,同时提出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要达到50%以上。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

三是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也就是说,标准化工作要实现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

四是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也就是说,要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研究机构,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50个以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准化服务业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面向2035年,《纲要》从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等三个方面描绘了远景目标。

这些目标的提出,既考虑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现实基础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和趋势,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李滨摄)

澎湃新闻记者: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纲要》对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等标准国际化工作作出了部署。请问,进一步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有哪些考虑?谢谢。

田世宏:

您提的这个问题,我想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崔钢同志回答。

 

崔钢(李滨摄)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崔钢: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标准化的开放发展,在《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践,学习借鉴了有关国际、区域和国家制定标准化战略的经验,对我国标准国际化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

《纲要》确立了标准化开放的新格局,明确提出标准化国际合作要深入拓展,标准制定的透明度和国际环境要持续优化,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要大幅度提升等发展目标。为此,我们将在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协同发展等3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是标准化合作交流更加广泛。我们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加强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标准化对话,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亚太、泛美、欧洲、非洲等区域标准化合作与交流。联合国际标准组织成员,推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绿色金融、数字领域等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是标准支撑贸易更加便利。我们将着力推进标准互联互通,在开展中外标准比对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同步制定,到2025年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同时我们要制定多语种版本的中国标准,加快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等中国标准外文版编译。研制服务贸易标准,完善数字金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标准。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检验检疫和认证认可相互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

三是国内国际标准化更加协同。我们将服务对外开放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对外交流合作,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我们将积极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通过《纲要》的实施,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标准化交流互鉴,我们将与世界各国和国际标准组织一道,共商标准技术合作,共建国际标准体系,共享标准实践成果,共聚标准合作共识。为国际标准化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李滨摄)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改革创新是标准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注意到《纲要》专章部署了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请问这些改革创新举措有哪些特点?谢谢。

田世宏: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纲要》提出推动标准化事业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归纳起来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二是要推动全域标准化的深入发展;三是要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四是要拓展标准化的国际视野;五是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效益。具体怎么理解这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我想作一个比较简要的说明。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有两个方面要推进,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市场主体标准化空间。也就是说要加快建设协调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步推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可以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另外一方面,要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要健全政府颁布标准采信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机制,同时也要建立标准版权、标准交易、标准融资增信、标准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新制度,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以及对标达标行动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二是推动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这也是《纲要》所提出的一个新的亮点和要求,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也是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作一个解释。一方面,要拓展标准化工作的广度。拓展广度,就是要推动标准化全面融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城乡建设、社会建设,从而能够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标准的全覆盖,建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另外一方面,要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深度,一个是广度,第二个是深度,就是要做深做实,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新产业领航、碳达峰碳中和等7项重大工程。同时,也要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养老和家政等5项标准化专项行动,同时还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应用,以标准的迭代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纲要》中设定要从标准制定、实施应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措施,在标准制定上要优化制定的流程、平台和工具,健全企业和消费者等相关方能够参与的标准制定机制。在实施应用上,重点要推进建立法规引用标准的制度,要完善认证认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应用先进标准的机制。同时也要依据标准来开展有关宏观调控、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工作。在监督管理上,要健全标准制定实施的全流程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公众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开展团体标准的良好行为评价,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做好第三方评估,加强标准复审和维护。这是从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设定的一些制度措施。

四是拓展标准化国际视野。主要从“引进来”“走出去”和协同发展这几个方面来提出措施。在“引进来”方面,要推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保障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依法参与中国标准制定。同时《纲要》也提出要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中国落驻。在“走出去”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出中国标准多语种版本,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在国内国际协同方面,《纲要》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这也是《纲要》提出的一个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工作机制。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的联通,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五是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效益。对质量效益的提升主要从强基础、提效率、增效益来考虑,围绕强基础,就是加强标准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强化标准化研究机构、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将标准化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要构建起多层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标准化人才队伍素质。围绕提效率,主要是要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健全跨领域工作机制,建设国家数字标准馆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要大力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再就是围绕增效益,要加强标准与质量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标准要跟相关基础设施实行融合,集约一体化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活动,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标准化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邢慧娜:

如果大家没有新的问题,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康宝莱发布“营养零饥饿”计划两周年 ...

  • 激情与实用的平衡 我被全新本田雅阁 ...

  • 从小鲜肉到小酥肉要过几道关 | ...

  •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农好”丰收文化 ...

  • 刘咏阁与汗血宝马绘画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