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青海省海东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主责主业,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助力“五个新海东”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调研活动,着力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触的实事。
聚焦企业心声解难题,为打造“创新活力新海东”办实事。锚定“保市场主体”工作任务,“稳市场、保安全、惠企业”。以网上办、联审办、压时间、减环节、减材料等为抓手,实施准入即准营“证照分离”改革;以推进甘肃青海“跨省通办”为抓手,全面实现13项行政事项的“跨省通办”,59项事项数据共享,107项“证照分离”审批改革事项落地,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大幅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持续提升了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海东市市场主体仍呈现逆势上扬态势。1-10月份,新增市场主体1.45万户,同比增长13%,总量达10.2万户,突破10万户大关,占青海省的20.70%,位列全省八个市州第二。瞄准企业“急难愁盼”,加强股权出质登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22家企业股权出质登记融资14亿元,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聚焦民诉热点解难题,为打造“宜居宜业新海东”办实事。围绕群众投诉热点,将市场监管“12315”投诉举报热线建设成民生权益的保障线、连心线、民声线。全市“12315”热线及其他途径受理餐饮房地产住宿服务、汽车销售等咨询投诉举报1199件,处置政府热线转办投诉举报660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6.3万元;引导重点领域企业加入ODR(企业在线解决消费纠纷)机制,提升ODR化解消费纠纷的能力和效率。围绕消费欺诈、预付卡跑路和汽车销售等消费痛点,运用12315数据分析等,严厉查办美容健身、装饰装修、旅游住宿、教育培训等“诉转案”案件69件,案值29.8万元,打击了违法行为,保障了群众权益。围绕群众关注焦点,引导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提高消费纠纷处理速率,全市首批161家旅馆业打破行业潜规则,开展延时2小时结算服务活动。多举措,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力有序缓解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聚焦“一老一少”弱势群体解难题,为打造“宜居宜业新海东”办实事。食品药品安全关乎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开展养老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持续推行 “阳光厨房”建设,全市428所学校食堂“阳光厨房”100%全覆盖,其中347所占81.07%学校(托幼机构)食堂运用“互联网+明厨亮灶”技术,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使“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以营造“餐饮单位贴笑脸、就餐消费寻笑脸、顾客满意露笑脸”安全就餐环境为着力点,创新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首次完成480家餐饮企业和520家学校食堂的挂牌。关注下一代成长和老年人健康,持续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等特殊食品、“保健乱象”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组织开展“药品安全·蓝箭护航”系列行动,对中药饮片、疫苗、检测试剂婴幼儿、特殊用途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进行监督抽验,监督抽检食品(特殊食品、餐饮具)1210批,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180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3批次,正按有关规定进行后处理。
聚焦市场安全解难题,为打造“宜居宜业新海东”办实事。安全生产“一失万无”。市场监管部门紧盯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 “四大安全”,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理念,实施依法监管、审慎包容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并把发现问题,排查风险放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海东市市场监管局“六找问题工作法”,着力打好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组合拳”。今年以来,市、县(区)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执法,推行市县区一体联动集团作战,扁平化管理的监管模式,相继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特种设备隐患“清零”百日攻坚等系列行动20余次,1-10月份,海东市全系统共查办案件307起,案值126万元,罚没款311.14万元。其中, 查办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相关案件56件,案值30.72万元,罚没款62.75万元,移送司法部门案件2起。查办食品案件95起,案值9.25057万元,罚没款34.4082万元。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底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供稿:青海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