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12月27日,一位身穿白色羽绒服的女士拿着锦旗到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意寻找“巩昌所第二片区”工作人员,她激动地说:“第二片区的工作人员细心负责,指导我改进豆腐坊,现在豆腐坊从进料到豆腐制作完成,各方面都特别好,不像以前我经常要跑来跑去…”
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随着年初安排的小作坊提升工作陆续开展,该女士经营的陇西县某豆腐坊被列入提升范围。由于豆腐坊是家庭经营,经营场所难免与日常生活场所混合,环境卫生脏、乱、差,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又因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对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经常与监管人员“躲猫猫”,只要有检查,就立刻关门。这样,豆腐坊基本处于“脱管”状态。今年以来,对小作坊的监督效力进行梳理,查找问题,把心思集中到怎样干才好,着力解决类似问题。
把精力投入到“干实事”上。目前是陇西腊肉腌制的季节,为防止部分经营户采用“土硝盐”等不合格盐腌制腊肉,该所组织骨干力量对16家腊肉小作坊开展“保姆式”监管,从生肉的购进到盐的选用、腌制场所环境卫生、人员健康状况等细枝末节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真正把精力集中投入到群众反映强烈、监管有漏洞的问题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腊肉。
把目标锁定到“干成事”上。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树立良好的小作坊经营示范单位形象,对辖区59家小作坊进行规范提升工作,年内提升8家,评选上报2家省级示范食品小作坊、2家市级示范食品小作坊。通过此次评选,为小作坊经营者树立目标,更好的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鼓励更多小作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出表率。(供稿:甘肃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