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多维度精准发力!成都打出知识产权助企纾困“组合拳”

2022-09-21 14:57: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张东 张文婷)力争挖掘知识产权供需项目5000宗,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转化金额5亿元,知识产权融资金额10亿元……9月21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通报2022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助企纾困活动筹备情况。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征集企业知识产权供需,利用信息化服务手段,综合推进知识产权供需精准对接,发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质押融资、维权保护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企纾困解难。

image.png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主办,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协办,活动将持续进行到2022年底,之后还将不定期举行。活动内容包含需求征集、成果集聚、资源匹配、政策支持、服务对接等多个维度。

在供需征集方面,针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涉及知识产权交易及使用(转移、转化、购买、许可、实施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举报投诉、纠纷调解、维权援助等)和其它知识产权供需等类别,设计知识产权供需调查问卷,通过电视、报纸、市局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多渠道,广泛征集市场主体需要解决的知识产权困难和问题,充分了解知识产权诉求。

image.png

在成果集聚方面,除本次征集的成果外,还将对接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相关资源,集聚全国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机构等相关成果,争取挖掘知识产权供需项目5000宗。

在资源匹配方面,由成都市知识产权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服务手段,结合人工校核、合理调配等方式,精准匹配知识产权供需信息,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需求与供给的最佳组合形式。

在政策支持方面,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以项目促发展强保护,包括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对企业购买专利、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等险种给予相应资助、支持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成都等政策。

在服务对接方面,充分调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园区、中介服务机构和协会、平台等组织和专家力量,发挥各自资源和服务优势,分类开展服务对接活动,包括政策推送、公共服务清单推送、视频培训会、专家在线咨询、进园区进企业上门服务等。争取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转化金额5亿元,知识产权融资金额10亿元。

image.png

同时,此次助企纾困活动的部分成果将在“第五届中国高校专利年会”进行展示,并联系投融资机构、基金组织现场参与供需项目投融资促进专场活动,起到示范与推广作用。

近年来,成都市以建设国内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和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为引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益运用和高标准服务。据了解,成都市目前已建立337个知识产权维权站(点),在全市确定了33家服务机构、71名维权援助专家、7名技术调查官作为后台支撑,方便企业就近得到集宣传、咨询、投诉、调解为一体的维权服务。同时,通过搭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侵权信息预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资助等措施,鼓励并支持企业积极主动维权。

image.png

同时,为满足全市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授权、快速确权的急迫需求,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2年建设完成,将为成都市生物和新材料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通过专利快速预审,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将由原平均600余天,缩短至最快75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周期由平均240天缩短至30天以内,外观设计专利仅需5-7天即可授权,为“成都造”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提供支持。

此外,该市还支持企业通过“知贷通”等融资平台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服务,助力市场主体“知产”变“资产”。对以商标、专利权质押方式向银行融资的市场主体,按照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的60%进行资助,单个市场主体当年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在此特殊期间,做好全市知识产权助企纾困工作,及时听取企业和权益人的诉求,是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战胜‘8•25’本土疫情冲击的重要举措。”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知识产权系统将与广大市场主体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打好知识产权助企纾困“组合拳”,助力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练市分 ...

  • 山东省东营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新材料 ...

  • 江苏省张家港湾“文明张家港 喜迎二 ...

  • 重庆市永川区在仙龙镇太平桥村举办庆 ...

  • 重庆市江北区组织力量对全区231家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