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就是促进创新。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市场监管局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主线,构建“四个一”工作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安阳模式,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精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有力作用,安阳市也成为河南省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构建“一盘棋”保护格局 知产保护方式更多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我局综合执法支队办理的侵犯‘乐高’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入选2021年全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安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俊杰说。
据了解,安阳市市场监管局构建了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环境,有力推动安阳打造“一盘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格局。
首创“两科一中心”运行模式,组织机构“抱成团”。将知识产权促进、保护两科与知识产权维保中心整合,由一名党组成员分管,对内履行原市知识产权局职能,理顺职能体系,优化了监管机制,发挥了“兵团作战”优势。
建立知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维权援助“全覆盖”。设立安阳市知识产权纠纷司法调解中心,建立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该市知识产权调解机构覆盖率100%。
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联合行动,配合协作“大联动”。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行政确权、公证存证、仲裁、调解、行政裁决、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等之间的衔接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行动,安阳市市场监管局签署《晋冀鲁豫四省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与晋冀鲁豫18地市等市外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协作。
打造“一站式”服务站点 服务定向直通更便捷
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安阳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一站式”站点建设,持续扩大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覆盖面。
开展“专业化”指导。依托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管理规范贯标认证、快速维权及国内外商标专利办理等事项的行政指导。目前,全市陆续设立了10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
开展“定制式”帮扶。调研服务对象知识产权需求,对接市区两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专家辅导、专题咨询、培训等基础性服务。目前,已开展专利挖掘、信息检索、知识产权运营等定制式培训30余次,参训人员近600人。
开展“面对面”解难。组织来自工信、发改、金融、文广体旅等部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成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家团,不定期深入园区征集需求、精准解疑答惑,为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知识产权服务,构建起面向企业、园区、科研院所的定向直通协作机制。目前,已开展入企服务30余次。
建立“一网式”信息平台 信息服务功能更完善
“我们主导建立市级“一网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本地企业提供专利信息初步检索、专利代理推介等服务。2021年底,高新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并备案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为公共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王俊杰介绍。
建设专题“数据库”,帮助企业开展专利信息检索。以导航项目建设为契机,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陆续投资近400万元,建成新能源环保装备、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专题数据库,信息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开发全市专利监控系统,及时更新各县(市、区)授权专利和有效专利数据,可调取各重点企业的专利数据,方便掌握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
开创信息“推送制”,推动企业掌握专利实时动态。每周通过数据库后台向需求企业专用邮箱发送1次其竞争对手的专利实时动态,方便企业开展对手技术现状分析。同时,可及时了解在研项目的相关技术是否已经被其他专利权人申请公开,对在研项目的技术方向起到提醒、修正的作用。目前,平台的信息推送企业数量已达160家,推送范围为国内755家竞品公司。
开展专利“微导航”,助力企业预见未来发展趋势。将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组成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对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进行全面专利分析,预见未来发展趋势,规避侵权风险,及时调整项目研发方向,指导企业规划新产品开发路线,精准提出专利布局建议,让企业研发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目前,已累计完成微导航项目13个,项目开发任务时限明显缩短。
“安阳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开展微导航项目的企业,专业团队对公司主导产品进行全面专利分析,为该公司规划出技术研发路线图。在公司新型卷绕机构的研发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有效利用专利信息,使以前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设计开发任务,缩短到四十天,并有效规避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王俊杰说。
实现“一张图”运营转化,知产运用效益更高效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阳市市场监管局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转化渠道、挖掘地理标志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让“知产”变“资产”、变“生产”、变“产业”,为企业描绘了一张运营转化蓝图。
推进质押融资,让“知产”变“资产”。建立由市场监管、金融、银保监、银行机构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征集企业融资需求,开展银企对接。与安阳银保监分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推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9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1.47亿元。
拓宽转化渠道,让“知产”变“生产”。筛选有市场潜力的优质专利项目进行推介,并同步在中服盟专利库发布,扩大交易项目的推广覆盖面。目前,已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5份,登记金额8691万元。协助安阳工学院开展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用管理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安阳工学院与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建设专利转化推介平台;筛选部分高校优质专利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横琴项目库对外推介,推动高校知识产权实现市场价值。2021年11月,安阳工学院成功获批全省第四批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试点单位。
挖掘地理标志,让“知产”变“产业”。加大对安阳九头仙艾等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推行“公司+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大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建立集地标农产品原种保护、良种繁育、生态种养、品质控制、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2021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使用“汤阴北艾”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我们还修订了《安阳市商标奖励办法》,拟对首次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每件奖励10万元,着力引导相关主体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王俊杰介绍。(河南省安阳市市场监管局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