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建设的“一号工程”
安徽滁州市创新“3331”工作思路力推市场监管所建设
□ 本报记者 李 辉
安徽省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始终把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一号工程”紧抓不放,按照健全“三项机制”、聚焦“三大建设”、探索“三条路径”、打造“一项特色”的“3331”工作思路,推动全市市场监管所建设全面达标、全面过硬。
健全“三项机制”
滁州市市场监管局提高站位,有序推进健全落实试点先行机制、高位推进机制、上下联动机制。该局指导天长市市场监管局圆满完成全国首批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试点任务,并在试点基础上“点上见效、面上推开”,去年全市共建成11个“样板所”。
今年,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明确基层市场监管所达标率“不低于70%”指标基础上,滁州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天长、明光、来安、全椒4个县(市)市场监管局发挥领跑示范作用,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全市达标率不低于80%,2023年实现100%达标。同时,该局把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计划、食品安全考核、教育培训班次、作风纪律检查。
该局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目前,滁州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其中天长市在去年投入170万元基础上,今年又追加735万元资金预算;明光市同意列支384万元专项经费。该局还建立领导班子联系指导机制,加强督导指导,力促各项建设有序推进;采取“点对点”调度指导的方式,对全市市场监管所进行检查调研,对推进力度较慢、建设基础较差的进行现场办公。6月份,该局举办了全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推进会暨所长全员培训班,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
聚焦“三大建设”
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对标对表中夯实发展基础,做到硬件建设抓统一,软件建设抓规范,党建抓“六亮”。该局统一场所设置、设备装备、标识规范、制服着装,做到制度上墙、职责入心、执行落地,有效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形象识别度和社会认知度。
该局坚持“一所一策”,指导各单位补齐硬件短板,因地制宜、灵活调整建设指标;将建设内容细化为综合管理、业务规范、特色工作、基础保障等7个方面62个子项,并将相关内容编制成《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体系》,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窗口服务规范,建立行政审批、监督检查、投诉举报等一整套制度流程,为各环节工作提供遵循和标准。
该局牢固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把“六亮”融入市场监管工作实践,通过亮党旗党徽把红色力量“聚起来”,亮党的阵地让服务功能“优起来”,亮党的声音让理论武装“强起来”,亮党的活动让组织生活“严起来”,亮党的荣誉让先进典型“树起来”,亮党建品牌让创新创造“活起来”,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执法稽查等工作中,引导党员战斗在一线、成长在一线、示范在一线。
探索“三条路径”
滁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逢乡建所”运行模式、“所所联动”监管模式、“队所合一”执法模式,实现在确权明责中提升监管质效。滁州市有94个乡镇,共设置84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健全了市、县、乡镇三级监管机构,监管触角延伸至每个乡镇(街道),监管网格覆盖到每个村(社区)。
基层市场监管业务点多、线长、面广,为解决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以党支部为基础,按照地域就近和便于组织的原则,将各个市场监管所划分成若干个基层联合体,下设若干监管网格,将原有登记注册、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等多种监管网格“一网打尽”,探索做到各类市场监管业务“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
天长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向市场监管所派驻人员,合署办公,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摸排案源线索,办理执法案件,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提升了执法效能。
打造“一项特色”
打造“一项特色”,在因地制宜中创新亮点品牌,是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各单位依托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结合驻地特点,开展“一所一特色、所所有品牌”工作创新。针对秦栏镇工业企业尤其是规上企业较多的实际,天长市将200万元以下不涉及环保、金融、安全等前置许可事项的有限公司设立、变更登记业务委托秦栏市场监管所办理,实现经营主体在家门口办理营业执照的目标。冶山市场监管所将“满意消费长三角”领跑工作和投诉维权网络建设相结合,把投诉维权网络建设重心向镇、村倾斜,建成10个“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其中社区、行政村建站达100%,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投诉网络体系。
滁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如培表示,该局将继续保持强势推动的良好势头,切实在思想站位上再聚焦、再提升,在推进落实上再强化、再加力,在建管并用上再深化、再拓展,真正把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中国质量报》【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