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三位一体”标准化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辽宁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首席标准官制度

2023-01-05 12:21:30 中国质量报

“三位一体”标准化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辽宁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首席标准官制度

□ 祝小龙 乔燕强

编者按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在2022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暨标准创新周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要不断加大民营企业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民营企业探索设立企业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构建起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首席标准官制度,出台《辽宁省首席标准官制度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培训,广泛动员企业实施首席标准官制度。截至目前,辽宁省407家企业聘用首席标准官401名、标准总监374名、标准化专员253名,“三位一体”标准化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首席标准官制度实施工作基本局面已经形成。

本报特编发来自辽宁的相关报道,供各地参考、借鉴。


(2022年11月,为进一步加大《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力度,推动辽宁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辽宁省市场监管局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前排左三)来辽调研指导工作,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恩举(前排左一)一同调研。)

辽宁省首席标准官制度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我省标准体系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市场监管局决定建立实施首席标准官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统领,通过推行首席标准官制度,培养企业标准化人才,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建设标准化文化,促进标准化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工作原则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广泛培育、促进提升”的原则,积极引导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标准创新贡献奖单位、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等率先推行首席标准官制度,鼓励具备条件、有需求的企业建立首席标准官制度,加强首席标准官业务培训并有效发挥作用,提升企业标准化工作者的使命感、荣誉感、获得感,促进企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工作目标

2021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首席标准官制度,各市局广泛发动,企业自愿参与,省局组织开展全省第一批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培训。

2022年底前,完善首席标准官培训机制并有效运行。由省局统一组织逐步转为各市局自主开展的常态化工作。

2025年底前,全省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达到800名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准确把握制度内涵。首席标准官制度是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创新,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自愿设置层级化、体系化的标准化工作机构,从高至低全部或部分配备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等专、兼职企业标准化人员,全面提升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促进业务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配备首席标准官和标准总监各1名,标准化专员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名。首席标准官(Chief Standard Officer,简称CSO)一般由企业副总经理(或相应职务层次)及以上级别人员担任,全面管理企业标准化工作。标准总监一般由企业技术(研发)总监、质量部长或相应职务层次专职(兼职)人员担任,在首席标准官领导下,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工作。标准化专员一般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首席标准官和标准总监领导下,做好企业标准化具体执行工作。

(二)明确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岗位职责。要引导企业完善内部岗位职责,通过授权明确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承担的标准化管理职责。

1.首席标准官主要职责:组织将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目标;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关制度;组织编制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明确与本企业相适应的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资源保障;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进行督查;组织建立调动部门和全员参与标准化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企业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化;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准化产品通用互换;推动企业承担或参与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推动企业组织或参加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对标达标、良好行为创建、企业标准领跑者等标准化活动。

2.标准总监主要职责: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强制性标准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关制度和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组织构建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制(修)订企业标准;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与标准宣贯;组织有关标准实施和企业标准体系运行;开展标准化审查;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工作;组织建立标准化档案,管理各类标准及其他标准化文件;组织企业承担或参与的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研制工作;组织有关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对标达标、良好行为创建、企业标准领跑者等项目实施;完成首席标准官安排的其他标准化工作。

3.标准化专员主要职责:具体贯彻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强制性标准;具体实施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注重收集成熟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出标准研制建议和企业标准化需求;参与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研制;参加有关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对标达标、良好行为创建、企业标准领跑者等标准化活动;参与标准化文化建设和培训;完成首席标准官和标准总监安排的其他标准化工作。

(三)择优确定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

1.首席标准官应具备标准化战略思维,熟悉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以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方需求、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步等为导向,进行标准化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标准总监应熟悉企业标准化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工作经验,较为熟悉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熟悉相关行业标准体系和工艺技术,掌握本企业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标准化专员应熟悉企业标准化基本业务知识,一般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够具体实施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爱岗敬业,认真负责。

(四)促进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能力提升。要组织开展企业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培育培训,不断提升标准化业务能力。积极组织企业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开展经验交流、成果推广发布和优秀企业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评选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力引导技术机构、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等自愿组建、参与区域性首席标准官联盟,为企业提供加强交流、提升能力、促进合作的共享平台,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行企业首席标准官制度是我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于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市、沈抚示范区局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出台相应工作举措,抓好制度落实。要及时总结制度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关情况及时向省局报告。

(二)强化业务指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通过培训、考察、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指导企业科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完善职责分工、制定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等,为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根据总体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加强引导、积极动员,指导帮助企业建立首席标准官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在推行首席标准官制度过程中,坚持企业自愿原则,不得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不收取企业费用,不增加企业负担。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建立和实施首席标准官制度的目的、意义,形成浓厚的企业标准化文化氛围。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等形式,宣传先进企业的典型做法、成功经验,树立标准化工作行业标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激励考核。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建立首席标准官激励考核机制。鼓励企业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对优秀标准化人才予以优先考虑,对在相关工作考核中的不合格人员予以淘汰。建立企业标准化人才库,经培训合格并获得企业聘任的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和标准化专员,填写《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信息备案表》,由所在市市场监管部门汇总,报省市场监管部门优先纳入全省企业标准化人才库。

(注:本方案由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于2021年9月3日印发)

精雕细刻的重要举措

背景资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壮大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发挥标准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决定建立首席标准官制度,制定《辽宁省首席标准官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的起草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研究谋划阶段。辽宁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方案》起草工作,成立以该局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该局分管负责人先后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和组织召开各有关方参加的《方案》起草座谈会等,并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该局标准处会同辽宁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方案》起草工作,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加强《方案》起草前期研究,形成《方案》起草基本思路。

二是文件起草阶段。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在认真学习辽宁省委省政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有关标准化工作部署精神基础上,紧紧围绕全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经济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结合辽宁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际,并参考借鉴安徽省、芜湖市、许昌市有关标准总监、标准化专员制度建立实施情况,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确定《方案》框架,于2020年12月上旬形成《方案》初稿。

三是修改完善阶段。2020年12月中旬和2021年7月,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组织辽宁省品牌促进会、沈阳工业大学和部分省内骨干企业召开两次座谈会。2021年7月,向辽宁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辽宁省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单位、辖区内企业征求意见;8月,分别向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和机关各处室征求意见,共收到相关修改意见108条,采纳51条,最终形成《方案》送审稿。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的单位均进行电话回访,沟通意见采纳情况,对未采纳意见均作出解释说明。

标准官人才体系确立 企业核心竞争力迸发

案例分享

随着辽宁首席标准官制度的创建,标准官人才体系逐步确立,标准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产生一批企业标准化工作者待遇获得提升、标准化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典型案例。

新松机器人公司首席标准官杜振军和标准总监张锋大力推动国家机器人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中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机器人名片,他们的职务均提升一级。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首席标准官王仁焘运用标准化手段,在“和谐号”电力机车用干式互感器中采用硅橡胶复合技术解决电力机车电压互感器外绝缘问题,打破国外垄断,职务提升一级。沈鼓集团标准总监郝玉明积极推动建立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压缩机标准体系,职务提升一级。

沈鼓集团近两年建成企业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运维信息化平台,获得辽宁省首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认证,荣获首届标准化科学技术奖,高质量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进入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录。10万/m3等级空分装置用空气压缩机组、120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两大核心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关键零部件设计周期平均缩短近50%,PCL系列产品交付周期缩短16.7%,主要外购件采购成本下降5.7%,在研产品配套件库存积压下降22%。

新松机器人公司全力打造国家机器人标准化创新平台,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在工业云平台技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新型工业机器人和医用机器人等方向取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与成员单位间完成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4项,合作项目专项总经费累计约2.4亿元,授权专利1000余项,建立技术、专利、标准联动机制。

沈阳机床以标准为引领,承担科技部“高精度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工信部短板工程“五轴重切龙门镗铣加工中心”等多个重点项目,研制《一体盘轴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精度检验》《有限元分析规范》等企业标准,承担北京、沈阳双核驱动模式高端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五轴复合及核心功能部件产品研发重大项目任务,数控系统模块化率达50%。

大杨集团以标准化为杠杆,定制服装产量由2021年的40万件(套)提升至2022年的200万件(套),出口同比增长79%,创收增长40%以上;通过数字化工业互联平台同全球6000多家上下游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智能化定制工厂之一。

辽宁春光制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跨入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科技创新型主体“瞪羚”企业行列,取得各类科技创新成果70余项,荣获中国制药装备科技创新奖,正向国际一流企业进军。

锦州百合食品有限公司获得技术专利40余项,研发的六大系列70余种小菜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研发成功的多个加工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新增蔬菜种植面积333公顷,新增种植农户1500户,年创其他社会经济效益2000万元左右。

辽宁兴启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3%,凭借中国核电和特高压两张名片迈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家输变电设备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解决±1100kV特高压直流出线装置、特高压电气用绝缘纸板两项“卡脖子”产品问题。

辽宁金谷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储能材料——电极石墨毡材料开发,突破多项核心垄断技术,拥有专利22项,跻身国际一流企业行列,是国内最大的储能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94%以上。

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氧基化合成生产技术走在行业前列,成为国内从聚醚单体到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产业链上提供高品质产品、专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在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拥有相关专利技术30余项。

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的X70、X80钢级螺旋埋弧焊管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主创新产品”荣誉,应用于西气东输管线、中俄东线、国家管网项目等国家重点管线工程,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7.52亿元。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马达产品出货量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2.2%,与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行业巨头开展深度合作。该公司现有专利近1500项,“十四五”期间将累计形成专利2000项以上。中蓝光学电子产业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5亿颗对焦马达+5亿颗光学镜头”的生产规模,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解决就业8000人以上,成为东北最大的智慧化光学电子产业基地。

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PBT工程塑料、功能性聚酯及PBS/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参与制定核心技术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0项,拥有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正在申报18项专利,拥有商标58个,品牌价值为37.07亿元。


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产品膜卷现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煤炭市场 ...

  • 原州区中河村:多业并举绘就富民兴村 ...

  • 安徽省淮北市精密光学元件产品畅销国 ...

  • 视频丨西安六旬夫妻留守大山养土鸡土 ...

  • 西和:稳步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