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道考题直击高质量发展关键
浙江温州市以质量督察问题清单促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本报记者 曹吉根
有否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建设的指示批示精神,并将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党委政府议质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有否将质量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绩内容?质量建设资金有否纳入财政公共一般预算安排?有否制定品牌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中国质量奖等各级质量奖培育方案?有没有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开展对标达标和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否稳定并持续增长……
2022年年末,浙江省温州市12个县(市、区)及1个功能区的党政一把手都收到了一份同样的考卷——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出的第一份质量督察问题清单,要求他们对60个提问进行作答。这些考题聚焦质量工作涉及党委政府重视、工作制度机制、质量激励政策、质量效益发展、质量提升成效、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基础建设7个方面。
与此同时,由温州市委两位副秘书长和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带队的3个督查组,抽取了龙湾区、龙港市和永嘉县分别进驻开展为期7天的实地督察。督察组通过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调查问询、现场核查等方式逐一核实当地党委政府落实督查清单上60个问题的情况。
温州市要求县(市、区)和功能区党政一把手亲自作答问题清单,督查组先后与11名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及12名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召开了6场座谈会,调阅资料800余份,深入企业、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等18处开展现场调查。
温州市委质量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丹介绍说,自市场监管总局授权温州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党委质量督察工作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专题研究,经温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温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了《中共温州市委质量督察工作实施方案》,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工作办法》《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文件。还成立以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为组长,市长张振丰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秘书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27个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市委质量督察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能够通过质量督察工作解决一批突出质量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温州市质量督察工作在强化政治导向、激励导向同时,也十分注重问题导向。督察问题主要来源于近3年省、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近3年被列入市场监管总局、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缺陷产品召回目录或清单情况,市级有关部门所掌握的各县(市、区)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领域的质量监督抽查、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消费者投诉举报等情况,同时还特别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从互联网上搜集近3年来被媒体曝光,特别是被自媒体短视频点击刷屏,引起社会关注热议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全面梳理形成了60条督察问题清单。
首轮督察共形成了17份督察报告,包括13个县(市、区)及功能区自查报告、3个实地督察报告和1个督察总体报告,每个单位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层次给出结论,并要求各地限时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温州市委把督察结果作为各地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激励褒扬,择优推荐申报国务院、省政府质量工作督查激励;对抓质量工作履职不力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与追责。
根据安排,温州市委质量督察一般采取例行(常规)督察、专项督察和“回头看”等形式。计划每年选择3个左右的县(市、区)和功能区开展实地督查,确保在一届任期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和功能区完成一轮实地督察。
王丹表示,温州开展市委质量督察工作,是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在制度机制上的探索创新,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主题下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实际行动,对促进温州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督察机制激励下,温州市县两级财政加强质量投入保障,2022年在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等领域投入专项资金均超亿元;温州各地还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指导商业银行推出“质量贷”“标贷通”“科创贷”“专利贷”“专品贷”等创新服务产品,以质量要素激活金融“活水”为企业纾困,2022年全市专利质押融资金额141.4亿元、商标质押融资金额56.6亿元,质量贷授信额度超100亿元,创新历史新高,金额居全国地市前列。
2022年,温州还围绕“5个传统产业+5个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升5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15个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立21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永嘉教玩具产业质量提升应用场景获批“全国市场智慧监管先行先试示范区”质量领域试点项目。
2022年,温州在“千企创牌”活动中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29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培育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3家、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企业7家;“对标达标”提升综合指标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两个单位荣获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累计获批国家级生产基地46个、全国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4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
2022年,温州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处理完成率达100%,消费者投诉办结率达99%以上;竣工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城市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8.4;PM2.5平均浓度达23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9%,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
温州对质量督察工作的高度重视,有着自身深层次的动因——温州是“质量立市”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被有关部门誉为一座质量“自觉、创新、共治、共享”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所有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质量的加持和赋能。
温州坚持每年开展区域块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提升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通过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制定制鞋、阀门等15个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及项目清单,通过“一业一策”精准推进产业质量提升。
温州强化质量共治,率全国之先探索行业协会“质量共治”工作,向全市102家行业协会转移下放9大方面27项事权,鼓励行业协会承担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标准化和质量信用建设等社会服务职能。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优秀行业协会给予支持,近3年累计发放奖补资金61万元。该经验被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专题报告。
温州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全市共获得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证书近4.7万张,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二;全市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10356家,证书两万多张,排名全省第3。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