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建华)近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共涉及项目211项。其中公共安全类标准占比24%,位居首位,其次是城市治理类标准(占比17%)和工程建设类标准(占比15%)。
据介绍,202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主要包含6个方面。其中在服务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围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制定《数据交易服务指南》《车路云一体化信息交互技术要求》系列标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智慧城市通用地图服务技术规范》等标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乡村振兴大数据》系列标准。
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方面,围绕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制定《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围绕城市副中心高水平建设,制定《城市副中心 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围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水平,制定《城市综合管廊数字化建设要求》等标准;围绕交通综合治理,制定《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服务评价规程》等标准;围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定《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防御指南》等标准,研究《长城文物保护工程勘查规范》;围绕坚持减量发展,制定《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管理规范》《碳市场核查技术规程》系列标准;围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体检评估规程》等标准。
在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围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制定《供热系统入户巡检规程》等标准,研究《社区菜市场智慧化设置规范》《居民小区排水服务规范》等标准;围绕扩大普惠性养老供给,制定《老年人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等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制定《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评价标准》;围绕提升种苗品质,制定《西甜瓜嫁接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
在支撑新阶段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围绕全力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制定《急救车洗消站运行规范》《中药饮片再加工服务规范》等标准;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评价规范》《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规范》等标准;围绕促进全民健身,制定《健身房服务规范》。
在全力保障首都安全稳定方面,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制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系列标准;围绕支撑韧性城市建设,制定《城市韧性评价导则》《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系列标准;围绕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要求》等标准。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是通过项目征集、项目遴选、审查论证、项目协调、项目公示、项目审批等程序后产生的。社会公众可以在标准立项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实施阶段等环节,向北京市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对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示的拟立项项目发表建议。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