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胜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深挖旅游产业,以提升旅游供给质量为抓手,积极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一、坚持高位推动。富蕴县委、县政府将质量工作摆在中心位置,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质量政策措施,研究推动整体工作,集合政府、旅游企业主体的共有力量来探索和实践,通过建设全覆盖、高效率的旅游服务体系,整顿、规范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二、提升旅游资源质量,加强文化宣传。着力打造和创新旅游景观和旅游线路,并形成成熟的常态化旅游线路,吸引规模性旅游团队参观。充分发挥特色民俗文化小镇、景观旅游度假区的带动作用,突出展现景区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等,从旅游资源质量上提升旅游供给价值。
着力围绕可可托海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可可托海文化内涵的推介力度,在扩大影响上求得新突破,“三大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不断完善,有力提升可可托海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打造“山川文化”品牌,树立“画廊之色、山奇水秀”新形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罕见的地貌特征,可可托海获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富蕴县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明确将“山川文化”作为可可托海对外宣传树形象和提升美誉度的重要内容。可可托海“山川文化”品牌以专题形式在媒体上进行集中大力宣传,同时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位置以风光图片、宣传短片等形式进行全面展示,让“画廊之色、山奇水秀”的可可托海新形象走出新疆、迈向全国。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树立“牧色人文、世外风情”新形象。结合塔拉特村常年举办的叼羊、赛马、阿肯弹唱等典型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活动,富蕴县通过详细论证定位,明确将“民俗文化”作为可可托海对外宣传树形象和提升参与度的重要内容。针对可可托海塔拉特村全面开展美丽乡村、额河旅游特色村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建设项目,依托现有区位、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农牧业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属于可可托海的哈萨克族特色民俗文化村落,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民俗文化”品牌取得显著成果,塔拉特村已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树立“铸红基因、精神传承”新形象。富蕴县把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作为“功勋矿”,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作为可可托海“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在挖掘和宣传可可托海文化资源过程中,始终将其作为核心内容来抓。可可托海先后被授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三、完善基础建设,保障服务供给质量。旅游景观资源、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是一个景区必备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景区服务供给质量。
富蕴县加快建设旅游公路步伐,改善交通条件,增强公路通行能力和行车条件,保障旅游车辆均能直抵景区;定期开展旅游公路、路面维护和保养,确保道路畅通,持续改善旅游道路质量。
富蕴县还不断拓宽停车场面积,扩大容量,布设易于辨识的标识,定期对停车标识线和标识牌进行再刷漆或更换,改善旅游停车环境,提升景区停车质量。
在增加景区旅游厕所数量的同时,富蕴县将原有厕所改造成为旅游星级厕所,大力实施旅游厕所标准化建设,推动旅游厕所创先争优,强化旅游厕所建设监督考核,助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四、以标准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具有雪期长、雪质优、落差大、雪道多、风力小、体感佳的优势,是世界雪道海拔落差最大的滑雪度假区,成为冬奥会集训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富蕴县成立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建立标准化奖励机制,形成区、地、县三级标准化工作合力,去年全年累计投入30余万元标准化经费编制《滑雪雪道雪质风险等级》《滑雪场所安全管理规范》《滑雪服务区餐饮服务规范》《滑雪服务区住宿服务规范》等地方和团体标准,加强产业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冷资源”变为“热产业”。2018年以来,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累计投入完善服务基础设施资金达22.3亿元。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荣获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5S滑雪场、国际冬季运动领先品牌TOP10等荣誉。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市场监管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