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 银 记者 李 嘉)近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建设发展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在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召开。会议回顾了2022年建设成果,围绕服务水平与实际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3个方面,对202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据悉,2022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主持或参与编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1项、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24项。其中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人工智能 知识图谱技术框架》,是我国知识图谱领域正式发布的首项基础类国家标准。该标准构建了知识图谱技术框架,指导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有效开展技术研发,同时与其他行业的现有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
目前,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着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由贵州航天云网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围绕推进平台规模化普及应用,提出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全局、全过程、全要素的应用能力与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工业企业通过评价挖掘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瓶颈,科学提升平台应用成效。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杨黎表示,大数据要深耕应用场景,围绕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政策规划,充分挖掘标准化工作亮点与特色,加大力度推动大数据标准应用,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形成示范案例和带动效应。
据介绍,2023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将进一步推动技术标准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中的作用,支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和“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取得实效,助力我国大数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