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两地消委会联合发布儿童预包装零食消费调查报告-中国质量新闻网 - 监管
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52.19%的受访儿童会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购买零食 | 川渝两地消委会联合发布儿童预包装零食消费调查报告

2023-06-02 14:08: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谢旺江)预包装零食指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零食。近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成渝双城经济圈儿童预包装零食消费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儿童每周吃零食三次以上,近三成花费上百元。家长和孩子选购零食差异大,儿童爱高油高糖食品。家长注重生产日期、配料及营养,儿童关注味道。校门口小卖部成儿童购买零食的主要场所,购买习惯易受家长和老师影响。

调查结果反映出家长对反式脂肪酸、营养成分表、无糖饮料、牛奶分类等认知模糊,容易陷入消费选择误区。关于配料表的认知调查发现,近五成受访家长错误认为“如果含有,配料表会明确标识‘反式脂肪酸’”,但实际上,反式脂肪酸的“马甲”很多,如氢化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奶精等都是反式脂肪酸。关于营养成分表的认知调查发现,能作出完全正确判断的受访家长不足三成。

调查发现,超八成的受访家长对“无糖饮料”的理解有误。52.16%的受访家长认为“无糖饮料是指不含广义的糖,即碳水化合物的饮料”,有15.6%的家长认为“无糖饮料不含任何糖,可以放心大量饮用”。但事实上,“无糖饮料”是指不含蔗糖,即淀粉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市场上标注“无糖饮料”的,可能含有各种代糖。

此次调查发现,虽然有近六成的受访家长经常给孩子选购奶及奶制品作为零食,但仅有5.03%的受访家长能准确分辨灭菌乳、调制乳和配制型乳饮料的区别。

社会共治形成合力

消委会给出了三个消费建议:一是家长补齐膳食营养知识短板,引导孩子科学膳食。应发挥家庭这个孩子的第一食育场所重要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帮助孩子戒除不健康的零食消费,建立优良饮食结构。

二是学校加强健康膳食教育,引导孩子正确选择。幼儿园、学校应定期开展专题知识教育活动,或是配备营养指导员,根据学生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向学生普及食源性疾病预防和平衡膳食的知识,倡导学生餐食减油、减盐、减糖,选择健康零食。

三是加大零食销售场所监管,护航孩子健康成长。应定期对校园周边小卖部、小超市、奶茶店等食品经营场所开展专项检查行动,杜绝销售过期、变质、伪劣和“三无”食品行为。校园周边经营者应主动承担起未成年人保护责任,拒绝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及高盐、高糖、高脂食品等,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全健康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2023中国科幻大会打造“科幻盛宴 ...

  •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对贵重金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加油机计 ...

  • 市场监管在行动 守护祖国花朵

  • 安徽省蚌埠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民生消费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