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营商环境
广西南宁市上半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近8万户
本报讯 (何正君)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1—6月,南宁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近7.95万户,同比增长1.01%;截至6月30日,该市经营主体登记存量达95.26万户,同比增长8.72%,经营主体存量居广西首位,持续领跑,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以“提高经营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度”为总目标,先后试点实施了企业名称“一报即得”、企业迁移“一申即转”和企业跨辖区“一照多址”等改革举措,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拓宽企业开办渠道,实现办理营业执照由“网上办”延伸到“掌上办”,极大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深化“政银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多点布局乡镇街道,提供办照、开户、贷款等“一站式”便民服务;率先在广西探索开展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负面清单、“住改商”警示管理名单等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规范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为优化营商环境,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主动在经营主体歇业备案实施方面进行探索,为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经营主体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缓冲带”,持续增强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弹性与温度,让经营主体平稳度过经营发展困难期。
同时,该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和综合裁量的原则,制定了《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推行柔性监管,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包容的发展环境。
在促进经营主体诚信自律、守法经营方面,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加大对《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等法律规章的宣传力度,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受到行政处罚,但符合信用修复情形并提出申请的经营主体加强指导,及时准予并停止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相关信息。通过帮扶教育,积极引导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修复信用,使其牢固树立守信、重信意识,达到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目的。今年以来,南宁市已开展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1.76余万户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37户次,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15条。
此外,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还推出《落实市场监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企业增速提质的工作措施》,围绕释放活力、创新监管、高效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制定17条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三个一”走访调研服务,落实“一企一策”帮扶举措,帮助企业拓市场、扩业务。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