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河北省涉县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工程,通过帮扶指导、集中培训、培树典型、严格验收等措施,使全县113家食品小作坊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改造提升取得了显著效果。
食品加工小作坊受生产设备简陋、环境卫生差、从业人员法治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切实保障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河北省涉县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标准上”规范,“源头上”把关,明确提升方向。通过实地走访、社会调研,参照国家、省、市级相关食品小作坊标准要求,结合全县小作坊的现状、类型及分布情况,制定了《小作坊改造提升标准规范》以及小麦粉、食用油、肉制品、馒头等10种行业类别的小作坊加工规范,对经营环境、生产条件、加工流程、产品质量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小作坊改造提升有规可依、有矩可循。主动联合各乡镇人民政府办证服务大厅,向小作坊开办经营者明示开办标准,实地查验小作坊生产加工场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规章制度等建立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小作坊现场帮助指导,符合标准后予以发证,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口”。
二是“阶梯式”改造,“引领式”带动,推进全面提升。深入调研摸排,全面掌握小作坊数量、产品种类、环境条件、安全状况等基本信息,建立“一户一档”基础档案,并根据摸排情况建立“一户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对部分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食品小作坊,优先整改提升,培育为示范食品小作坊,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暂未达到提升标准的小作坊,明确具体整改时限和标准,指定专人指导、帮扶、跟进,确保整改提升高标高质高效完成;对生产管理混乱、拒不改造提升的,坚决予以取缔。精心打造了12家“样板坊”,通过现场观摩、对标对表,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小作坊蜕变的“原动力”,引导“样板坊”成功注册了黍谷香、天铁老冯、琉名斋等5件商标,积极打造一批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高的地方特色品牌。
三是“红黑榜”公示,“社会化”共治,凝聚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红黑榜”制度作用,定期把小作坊行业“红榜”“黑榜”拿出来晒一晒、晾一晾,让大家看看加工环境干净整洁、设施设备齐全、操作规范的“红榜”单位;再对比看看生熟混放、原料就地、墙面乌黑、地板油渍、防尘防蝇防鼠不到位的“黑榜”单位,让“黑榜”红红脸、出出汗,倒逼其改善条件、提档升级。通过县融媒体、微信公众号、各乡镇社区村微信矩阵等,先后发布“红黑榜”14期,涉及44家“红榜”单位、44家“黑榜”单位,取缔3家“黑榜”小作坊,主动关门小作坊2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打通食品安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上下式”宣传,“内外式”培训,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监管工作群等线上宣传和“集中培训+上门宣传”的线下宣传方式,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宣传、培训,为小作坊整治提升提供量化指标;同时,定期组织小作坊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经营自律意识、安全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实地学习观摩、现场帮扶指导,引导小作坊经营者更加重视依法经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推动整个行业规范性经营,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实施整治提升工程,一批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管理规范、质量过硬的小作坊涅槃重生,成为全县食品安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河北省邯郸市市场监管局 赵春辉 李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