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各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取得积极成效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七大任务,绘制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标准化发展的蓝图。
《纲要》印发以来,各省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纲要》贯彻落实,推动标准化工作与地方发展有效衔接、同频共振,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西
标准“唱主角” 步伐更稳健
自《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实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紧贴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发挥标准提升质量的引领作用,将《纲要》与广西“十四五”规划和各行业发展蓝图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据统计,广西已制定发布地方标准2831项,制定发布团体标准830项,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执行标准43763项,分别较《纲要》发布前同比增长15.6%、86%和39.8%。
其中,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6个子体系标准超过600项,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创造30多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万名农村人口增收,5500多户2.8万名脱贫人口巩固脱贫成果,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就业、带富一方群众、带火一方经济的地方特色高质量发展“柳州经验”已经形成。六堡茶标准体系涵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产品质量、仓储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并被评为2022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
标准化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唱主角”,推动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果。先后签署部区共建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顺利揭牌,为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国际合作,赋能加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化力量;率先在越南、缅甸等国家创建18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开展东盟国家标准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先后完成5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为中国产品走进东盟国家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成功上线运行中国—东盟标准云平台,累计更新标准题录3.2万条,已收集除中国以外14个RCEP成员国的标准题录达7.6万条。
山西
优化标准供给 强化标准实施
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及其行动计划任务(2023—2025年),为推动该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山西省制修订12个标准化条例及配套规范性文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全省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设立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出台制定国际标准补助100万元、国家标准补助50万元、行业标准补助20万元、地方标准补助10万元、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业试点补助100万元等奖励政策;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转型发展中心”,催生“煤矿智能化改造标准体系及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碳达峰山西行动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等成果并转化应用,形成研究成果109项;成立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64个、市级标准化技术组织98个,在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开设标准化本科学历教育。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先后与山西省17个厅局,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发布了旅游服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17个标准体系,基本实现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全覆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以来,制修订省级地方标准486项、市级地方标准201项。
《纲要》实施以来,山西省新建6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3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15个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文旅康养示范区评定规范》系列标准,建成第一批9个康养示范区、56个标准化森林康养基地,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标准实施率达80%以上;实施《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规范》,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对标达标提升3年行动,选出20件案卷编成指导案例;探索“标准+认证+品牌”协同工作机制,稳健推进“山西标准”标识评价与培育工作,打造“山西标准”区域公共品牌。
辽宁
深化“四个转变” 夯实高标准体系
辽宁省以开展标准强省建设3年行动为抓手,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实施“五大工程”,深化“四个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标准强省战略,并将标准强省建设纳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3年行动内容。辽宁省标准化战略联席会议部署实施标准创新开放、标准示范引领、标准实施监督、基础建设提升、组织保障强化“五大工程”,推动《纲要》精神落实落地。
辽宁省建立以标准化发展战略联席会议为核心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首席标准官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标准监督检查制度、试点示范管理制度、标准定期监测通报制度、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制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制度等,为标准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辽宁省开展国家标准研制提升、地方标准质量提升、团体标准培优、企业标准对标达标、标准国际化跃升等专项行动。强化地方标准管理,组织对1519项省级地方标准进行集中复审,废止349项、占比23%,使地方标准结构更加合理,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加协调。截至2023年上半年,辽宁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1869项,制定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2045项、团体标准721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7.6万项。深化标准化试点示范,各级各类试点示范项目达到481个,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进一步显现。
辽宁省建立实施首席标准官制度,培育企业首席标准官、标准总监超过1000名;加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建设,推动10项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实施应用,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项目8项,授权专利近2000项。
黑龙江
创新“866”模式 激励标准化创新发展
黑龙江省创新“866”试点模式,即实施8项标准化工程,探索6项新机制,开辟6条新路径,推进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取得实效。
黑龙江省建立12本滚动工作台账,组建由1658名各领域标准化专家组成的队伍,多途径、多媒体开展标准宣贯,形成1个专班牵头、7个方面协同推进的“1+7”工作模式。
黑龙江省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攻坚工程,率先建立“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地方标准体系;实施先进制造标准强基工程,《电动潜油柱举塞泵举升技术规范》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填补了空白;实施冰雪产业标准提质工程,集中发布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黑龙牌冰刀鞋成为2022年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实施科技创新标准引领工程,制发《黑龙江省科技标准引领工程实施方案》,16个科技项目纳入标准转化名录;实施标准国际化融通工程,ISO/TC67/SC10主席和秘书处落户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在英国组织召开IEC/TC85全体会议,俄罗斯标准化(黑龙江)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实施绿色低碳标准提升工程,《秸秆捆烧锅炉清洁供暖工程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实施共同富裕标准示范工程,将医保延伸到乡镇一体化服务标准化平台;实施社会治理标准提升工程,数字政府建设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同江市网格化管理经验上升为地方标准在全省推行。
黑龙江省探索冰雪产业标准提质、对俄贸易标准融通等6条新路径,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中形成了一批“标准化+典型”实践案例在全省推广。该省还建立以标准化工程为牵引的试点建设机制、技术专利标准导航机制等6项新机制,明确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设立黑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
浙江
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 构筑新发展优势
浙江省聚焦《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工作部署,坚持以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为主题,以创新发展试点为主线,强政策、提基础、优结构、重实施,努力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高质量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组织25个市县政府开展省级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落实“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标准化工作机制,将标准化建设纳入浙江省委、省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探索实施标准融资增信制度,在台州试点“金标易贷”“标准贷”等信用贷款1.3亿元,并向全省推广;建立完善标准奖励梯度培育体系,设立省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9个设区市、16个县、6个镇街政府设立地方标准创新贡献奖。
浙江省围绕全域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标志性产业链、数字经济、“415X”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等40余个标准体系方案。该省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9项、国家标准2799项,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170项,600余家社会团体公开团体标准6000余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31万余项。
浙江省创新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试点单位和培育基地61个,承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ISO/TC/ SC)秘书处3个,培育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449名;制定实施两轮浙江省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深化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160余条意见被通报国采纳,为出口企业避免直接损失逾百亿美元。
浙江省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获批筹建2个,成立全国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落户该省的全国TC/SC秘书处41家,设立省级标技委76个;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数字标准文献馆,覆盖国内外标准化组织300余个,电子文本98万件,今年累计提供标准查阅260余万次;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培育发展社会化标准化服务机构400余家。
山东
抓好“四个一” 强化标准支撑引领作用
山东省坚持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主线,以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把标准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突出抓好“四个一”,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高地。
抓好“一项国家试点”,构建标准化创新发展新格局。山东省着眼实施更高水平标准化战略,率先提出并获批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山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工作会议,全面启动试点建设,凝聚标准化创新发展力量,推进试点任务落地落实。
推出一揽子政策,完善标准化创新发展机制。山东省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发布《山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山东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山东省地方标准审评工作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将山东标准化创新经验有效固化。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创新发展任务落细落实。山东省推动指导济南、青岛等9个城市、6个县(市、区)开展标准化城市试点,打造创新发展区域品牌;大力建设培育国际、国家核心技术标准创新平台,推动优势技术、前瞻技术领域标准突破,累计承担国际、国家技术标准组织63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5个;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部署建设30项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
构建一套标准体系,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标准支撑。山东省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025项、行业标准12386项,发布有效地方标准3416项。5.9万余家企业通过“国家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平台”公开产品标准39万余项。325项标准进入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1项。
河南
高位部署标准建设 打造出彩中原新标识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纲要》,河南省高位部署标准河南建设,成立标准河南建设工作专班和省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标准河南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主要负责人作全面安排部署;以河南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设标准河南的意见》,制定“1+1+10+1”的配套政策文件;推动标准化地方立法,加快《河南省标准化条例》出台;强化政策资金保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标准河南建设。
聚焦标准河南建设重点任务,部署实施标准化建设“十大工程”,即乡村振兴标准化强农工程、制造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城乡建设标准化提质工程、服务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社会治理标准化强基工程、绿色低碳标准化引领工程、河南标准“走出去”工程、标准化创新发展工程和标准化人才培育工程。
河南省围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全产业、全领域加大标准制修订,构建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截至目前,该省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31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533项,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609项,备案市级地方标准1016 项,发布团体标准591项,16755家企业公开214736项标准。扎实推进各领域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争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285个。许昌市创建全国地级市唯一的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其“全域标准化”理念在全国推广。
广东
标准引领产业提升 构建先进标准体系
广东省出台《关于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的若干措施》,落实标准化工作“四个转变”工作要求,构建具有广东特色、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先进标准体系。
广东省围绕“10+10”战略性产业发展部署,发布并推广实施4K电视网络、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大数据等12个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标准化工作路径;印发《推动智能家电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立健全智能家电先进标准体系,组建“智能家居标准与技术国际创新联盟”,提升智能家电国际竞争力。
围绕种植业农产品、畜禽和水产品三大农业产业,广东省遴选10类特色农产品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建设省农业标准化试点近80项;选取10个重点项目开展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试点建设;选取清远连山、佛山顺德、广州番禺等地区开展全域标准化试点。
广东省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3—2030年)》,提出187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修订建议;发布《节能标准化工作行动方案》,建立全国首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省开展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印发“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成立广东省家政、养老、电商、物流、餐饮、会展等多个服务业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广东省签署《关于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印发《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指南(试行)》,组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联合港澳共同发布首批涵盖25个领域的110项“湾区标准”。
四川
严把标准质量关 聚焦新产业新需求
四川省制定《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责任分工方案》,明确到2025年和2035的发展目标、9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印发各市州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四川省标准化协调推进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省政府部门绩效考评和市州政府质量考评。
四川省严把地方标准质量关,将标准制定周期缩短至最多两年,不断凸显新兴产业及健康、安全、环境标准地位。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打造以区域/技术中心、协作实验室联合体、专家委员会为“三驾马车”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组织架构,在107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功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63个项目形成标准成果。
四川省聚焦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服务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四川省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发展;聚焦中医药产业,破冰“川药”出口标准限制,针对国际标准《川芎》制定中《欧洲药典》与《中国药典》在检测方法和指标值存在较大差异的检查项上提出修订建议,确保《欧洲药典》和《中国药典》川芎标准一致性,扫清了长期制约川芎出口贸易的质量标准限制;聚焦轨道交通产业,助力中国铁路走向世界,共同推进老挝国家铁路标准编制与验证,助力中国铁路标准、技术、装备、产业走向世界,树立“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标杆;聚焦重点企业,强化标准引领,发布企业标准《交通基础设施施工设备充换电技术标准》,率先在四川省沿江高速、泸永高速等在建高速试点“油转电”,将施工设备动力驱动能源由柴油改为电能,减碳效果明显。
陕西
标准工作纵深推进 体系建设不断优化
陕西省将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统筹推进全省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标准化事业自身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指引,采取多种举措,引领标准化工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推进。
陕西省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从全域标准化、标准化创新、标准化治理、标准化开放、标准化基础5个方面科学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定量指标,并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西安市、宝鸡市、铜川市、渭南市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标准化强省战略进一步深入。
陕西省不断夯实标准化治理体系、标准化政策体系、新型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技术能力体系4个体系建设,优化发展路径。围绕农业农村、智能制造、基本公共服务3个重点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项目47个、省级项目11个。2022年,该省结合“3+X”农业产业布局,部署泾渭茯茶等17个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打造洛川苹果等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023年,在周至县等14个县(区)实施全产业链标准化应用推广项目,指导全省60余家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总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样板。
在深化标准化改革方面,陕西省积极推进团体标准培优计划,2022年度培育优秀团体标准10项;推动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先进技术、取得良好实施效益的企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培育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26项;筹建“1个民营经济标准化研究中心、2个标准创新实训基地、10支民营企业标准化服务队”,开展“标准体检”试点活动,以高标准引领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何 可 整理)
《中国质量报》【世界标准日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