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出台跨省域工作规范
重庆深耕消费民事公益诉讼领域取得成效
本报讯 (记者 谢 旺)近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地方标准《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这是全国首个关于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的地方标准,将进一步推动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与此同时,重庆市携手四川省制定《重庆四川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跨省域工作规范》),旨在进一步深化沟通协作、健全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川渝两省市消费者权益保护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合力。
近年来,一些经营者采取预付打折、预付低价等方式,诱导、误导消费者办卡或提前预付大量资金,之后却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甚至关门“卷款跑路”。但同时,预付式消费维权却存在单个消费者损失金额小、起诉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的困境。健全完善消费者群体性利益保护机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1年以来,重庆市各级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43起,涉及消费者2408人,诉讼标的金额1463.71万元。其中31起案件已开庭审理,均以消费者胜诉结案,帮助1991名消费者通过诉讼挽回经济损失999.29万元。已开展的司法实践证明,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在降低消费者诉讼成本、高效公平解决群体性消费纠纷方面优势显著、成效明显。目前,广东、重庆、江苏、四川、吉林、黑龙江等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和试行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
据介绍,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在2021年发布实施的《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导则(试行)》基础上,总结司法实践,并进行细化和完善,形成《工作规范》。该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各级各类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定了重庆市各级各类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的案件类型、受理条件、受理程序、诉讼支持、终止支持诉讼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跨省域工作规范》由重庆市检察院、重庆市消委会联合四川省检察院、四川省消委会制定发布,明确规定川渝间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移送、起诉告知、支持起诉、调查取证、执行跟踪、诉源治理等,建立调查取证协作等9项协作配合机制;明确异地消协组织有权跨省域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该规范的发布实施,能够有效克服跨省域公益诉讼案件审理造成的信息不畅问题,避免案件重复起诉造成的司法资源浪费,探索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跨省域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机制,扩大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保护范围,对于探索多维度、跨区域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重庆市和四川省消委会在各级检察机关支持下,共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36件,以共同原告形式联合提起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1件,涉及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72.84万元,帮助农民销售惠农产品712.85万元,初步达到“办理一案、震慑一批、教育一片、规范一业”的效果。
重庆市消委会秘书长谷丹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川渝检察机关的沟通配合,提起影响力较大、具有辨识度的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维护川渝消费领域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贡献更多更新的司法实践样本。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