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标准硕果 共促产业发展
——北京海淀区2023年第二届标准创新论坛侧记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一场不期而遇的寒潮,让立冬节气下的京城一下子感受到冬天的寒意。
但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却有着一番融融暖意——11月8日,由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主办,主题为“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 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的海淀区2023年第二届标准创新论坛在这里举办。标准相关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零距离感受海淀标准创新发展成果。
一条视频短片,不仅拉开了论坛的序幕,也让人对海淀区的标准化工作刮目相看——
海淀区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始终坚持把标准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2022年,海淀区主导创制各类标准2816项,居北京市首位。2020年至2023年,北京市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中,海淀区连续4年获补数量稳居全市第一。2020年以来,海淀区承建各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2项,建成试点项目8项,在建试点项目4项。其中,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推进的海淀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2022年通过验收,是北京市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区域试点。
海淀区的标准化成就,得到了参与论坛各方的充分肯定,也让大家对海淀区未来的标准化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要准确把握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推动标准化向经济社会全域发展,全面促进区域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扩大标准化国际开放程度,持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柳成洋说。
“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创新,深入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以促进创新为引领,在企业标准创制、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重要工作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效果明显、成绩斐然。”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宋同飞肯定道。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标准化战线上各方的努力与贡献。海淀区在论坛上对一批积极开展标准创新、标准创制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希望在树立标杆的同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海淀区的标准化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科研试验结果可靠性评价发展战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在研究任务中,只有6.06%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术应用成果或形成产品。创新成果的适用性、有效性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数据开篇论述,让大家不仅对标准创新有了新认识,更对此次论坛聚焦“以高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产生共鸣。
王海舟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全产业链创新高质量发展与质量基础支撑体系的构建,还以中国工程院的具体项目为例,生动阐述了全域专业化合格评定如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全链条任何一个节点都不同程度影响产品质量,其标准化是多元交织的链网构型。全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体系的关键是要‘成链’‘融合’,因此,要构建创新链驱动、标准化链牵引、有效数据链依托、产业链升级‘四链’融合的全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他说。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作为指导中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益谊通过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分析解读,对海淀区正在积极推进的落实该纲要的标准化工作重要文件进行了说明,探讨标准化战略实施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更是标准化战略的主力军。华为公司产业标准部标准总监丁蔚表示,企业要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大力发展团体标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