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新 渠道通 效果实
山东临沂市市场监管局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法院共建“一站式”诉调平台,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优先启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形成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
临沂市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市场集群和商贸批发中心,被评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交易商品涵盖27类6万个品种、600万种商品,知识产权纠纷较多。
2020年9月,临沂市市场监管局与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签署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协议,联合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派驻4名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员,坚持调解走在诉讼前,确定诉诸法院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先由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员诉前调解;特邀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连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审判法官合署办公,形成14名调解员参与的“五调”联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临沂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临沂商城等知识产权纠纷易发多发区域,实行“行业调解网格化”管理,实现以行政调解为基础、行业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主导、司法审判兜底保障的诉调对接良性互动。该局开展纠纷诉调对接以来,成功化解知识产权纠纷3156起,标的总金额约1.5亿元。
“临沂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站强化与法院协作联动,法院接收知识产权纠纷诉讼案件后,办案法官与行政调解员共同研判,对符合诉前调解的启动调解程序,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不符合调解条件的转入诉讼程序。我们还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法院按程序出具裁定书,赋予调解协议可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增强了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性。”临沂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长孟庆会表示,该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分析研判制度,对复杂疑难案件进行集中或个案研讨、会诊,保障知识产权纠纷依法、合情合理调解。开展诉调对接以来,研讨会商复杂疑难案件22次,有效解决了许多调解难题。
记者了解到,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协调推动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诉调一体”改革,将两个知识产权主审法官团队调整合并为一个知识产权团队,解决机制中的堵点,使调解和审判有效衔接、融合,提高效率。改革使该院诉前化解成功率提高到50%,诉前诉中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在实践中,调解团队边实践边学习,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调解中依法厘清经营者上下线之间、中间服务商与供货商之间的法律关系,实事求是判断各方当事人赔偿责任的主次、多少等问题,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尽力找准诉求契合点、交汇点,提高调解成功率。
“前段时间,国内家居行业某知名上市公司对我市6家经营户提起侵权诉讼。调解员认真厘清原告、侵权商品生产商、经营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调解原告撤回起诉,指导经营户做好整改,避免了纠纷升级,以调解实践教育了本地企业遵法守规经营,增强了合规经营意识。”孟庆会说。
据介绍,临沂市市场监管局注重“一站式”、一体化化解行业领域知识产权纠纷系列案件。调解团队探索以生产企业为基准,将经销商“打包”,同时将生产商、批发商联系起来,一同解决诉讼纠纷,变点对点化解为全链条化解。外省某食品公司因“酒鬼”商标与临沂市186家企业、个体工商户产生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坚持依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开展市场销售渠道摸排,查找涉案商品的中间批发商、代理商,追踪到5家侵权生产源头,在掌握了整体案情的基础上,批量化解侵犯“酒鬼”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73起,受到商标权利人好评。
“在诉调对接工作中,我们坚持调解、普法相结合,诉调团队走进知识产权纠纷易发、多发、复发的商会、协会、市场座谈调研,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案释法,为企业、市场经营户规避风险提供规范和指引,以增强经营主体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市场经营者尊重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抵制侵权行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孟庆会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