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力推“三个转变”
形成标准化工作“一盘棋”
□ 傅 江 刘 茜 本报记者 秦海峰
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面落实省、市标准化改革决策部署,标准化工作成为推动阳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标准化机制方面,阳泉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完善“三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标准化工作全市“一盘棋”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强市领导组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市县联动,阳泉市委将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列入年度全市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标准化工作要点。加强部门联动,严格落实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召集42个成员单位推动标准实施和组织监督检查。加强政企联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在山西省率先推行“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效能。
在标准化格局方面,实现由产业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构建“1+4+N”标准化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一个高地”,即打造服务国家标准化战略、引领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开展“四个行动”,即耐火产业赋能升级、碳基新材料延链强链、平定砂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军民融合4个标准化专项行动;推行“标准化+”模式,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标准体系”。
以“标准化+”模式建立全域标准体系,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标准化+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参与一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其生产的高导热硅砖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晋东化工有限公司主持制定4项军工行业标准;平定砂器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立项省级地方标准……越来越多的阳泉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真正使先发优势转化为产品和市场优势。
二是标准化+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大汖温泉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该试点景区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木子管家“漾泉月嫂”家政服务品牌,荣获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被山西省人社厅推荐参加全国创业创新大赛。
三是标准化+特色农业发展——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富硒产业研究院,开展富硒生产技术标准研制;山西冠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地方标准,确立连翘茶关键工艺和评价指标;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行专利标准化,生产的小米获得绿色食品、圳品、富硒产品等认证。目前,阳泉市成功打造出“半沟红薯”“延年翘”“桃河谷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是标准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阳泉市行政审批局建立“一件事一次办”一体化服务平台,即将在山西全省推广其主导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市矿区段南沟社区创建“一首两翼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其“鸿雁工作法”入选中组部、民政部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培训教材。
五是标准化+美丽乡村建设——继阳泉郊区桃林沟村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其模式入选《国家标准试点示范建设案例汇编》之后,平定县甘泉井村又积极创建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生动展现经济发展有速度、产业转型有特色、区域发展有突破的基层治理“平定样板”。
在标准化发展方面,实现由传统指导向激发能动性转变。目前,阳泉已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国家标准70项、行业标准54项、省级地方标准9项,发布市级地方标准53项,逐步形成了体现地方产业特色、符合阳泉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阳泉制造”标准体系。阳泉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新组建1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出“阳泉标准化”线上服务平台,吸纳标准化专家40余人设立人才库。阳泉市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用标准规范企业行为,固化质量提升成果,连续开展3届阳泉市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先后培育获奖组织和个人20个;出台奖励办法,对11家企业承担的21个项目发放奖补77万元,县级配套奖励资金22万元,引导鼓励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化工作。阳泉市市场监管局还举办网络知识竞赛和标准化总监培训,多渠道宣讲阳泉标准化经验和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学标准、懂标准、守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