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打造50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护航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 刘 东 本报记者 谢 旺
今年1月,重庆河包粉条产业基地共享检验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这是由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指导荣昌区顺溜食品加工厂等20家粉条小微企业投资70余万元组建的。成立以来,荣昌区粉条产品合格率总体提升5%以上,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在设备、人工、场地等检验成本上共节约资金74万元;研发上市4款新产品。
长期以来,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难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更直接影响了食品安全。如何兼顾法定刚性要求和小微企业家底薄难以承担高额费用的客观实际?重庆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实施精准划定对象、落实硬性要求、规范实施流程、强化运行监管等措施,推动建设共享检验室,破解了这一难题。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共享检验室8家,在建3家,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减负增效。
推行共享检验室的同时,该局还注重为食品企业生产加工排忧解难。日前,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面向全市1.3万余家食品生产者启动“百企千坊万家”纾困解难行动。一是借力“外脑”精准帮扶。从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遴选组成170余人的食品生产安全专家团队,定期收集在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疑难杂症”。二是催生传统工艺活力。引入现代技术、标准并与地方文旅项目深度融合,提升老产品辨识度和影响力;着力将有产品特色和地域特色、传承历史的小作坊培育为百年老店。三是开办“云上讲堂”。食品生产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多、技术标准细、管理要求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开设每月“云上微讲堂”,直接惠及全市10万余名食品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者。四是组织“你点我帮”活动。成立专项帮扶资金,组织专家骨干现场“问诊把脉”,已累计为60余家企业排查解决“病灶”120余条。发动各区县局主动对接经信、金融、人力社保、税务等部门,为食品生产者在优惠政策上牵线搭桥。
目前,重庆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3700余家,年产值达数千亿元,食品生产加工产业的贡献率和竞争力逐步增长。重庆市制造业“33618”总体部署已经明确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提出升级打造50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目标。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是强化工作谋篇布局。推动成立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制定《食品安全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安全溯源体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等8个方面26项举措。
二是瞄准突破持续发力。组织召开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支持梁平区预制菜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暨地方标准发布会,集中发布《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预制菜生产经营安全监管标准体系》3项标准规范,设立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指导单位;制发《食品集中配送服务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规范》地方标准,以及《榨菜加工技术规范》等19项技术规程,推动发布《重庆小面》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三是积极融入产业生态发展。邀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负责人参加领军人物闭门会议,组织参与检验检测“沙龙论坛”,为食品及农产品发展建言献策;挖掘和推广相关区县经验做法,制定发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刊,供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学习借鉴、复制推广。
四是推进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食品加工产业共同发展。指导支持荣昌区市场监管局与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合作,推动荣昌猪全产业链、卤鹅加工、河包粉条三大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支持渝北区茨竹镇梨子、青椒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推进《自热式方便火锅生产卫生规范》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互认共享、异地转化实施。
《中国质量报》【食安重庆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