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立数字化高水平食安监管体系
把好农田到餐桌每道防线
□ 本报记者 谢 旺
消费者扫描“一店一码”,或者通过“重庆市阳光食品”App,可直接查看网络厨房(如已接入)、商户资质证照、监管人员检查结果等信息。如果消费者到了店堂,可以通过一个落地大屏幕通览后厨的实时情形。在烹饪区、面点区、切配区等区域安装的摄像头,将全程直播备餐过程,并已实现实时自动监控上报。“互联网+明厨亮灶”,为重庆餐饮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
近年来,重庆市持续深化改革,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为抓手,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有所安”全过程数字化场景应用。重庆以智慧监管为突破,促进传统监管方式转型。一是利用已建成的“重庆市阳光食品”和“食安智慧监管”两大信息平台,通过信息五定(定时、定位、定人、定事、定景)、实时监控、AI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信息化支持。二是积极推进“以网管网”,投入100万元购买网络餐饮在线监测服务,及时掌握和监控第三方平台审查登记义务、信息公示义务、抽查和监测义务等履行情况,不断净化网络餐饮消费环节。目前全市已有12万余家餐饮经营者纳入智慧监管,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达1.6万家,其中学校和公立养老机构“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建设已实现全覆盖。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生产监管中全面推行“4567”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四规范”、守法生产“五告知”、风险防控“六提示”、主体信息“七公开”),数字化管控理念突出。一是首创首推风险明白卡,让风险防控理念贯穿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风险防控措施细化到末端“最小颗粒”。当前,重庆市已指导食品生产企业梳理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措施1万余条。二是用好“一码两平台”。“一码”即重点品种追溯码,在大米、食用植物油等重点品种推广信息化追溯制度,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两平台”即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企业公示提示栏为依托,实现企业信息线上自动关联、线下定期更新。目前,已完成全市36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化手段的企业数据归集。
在食品经营方面实现3个数字化监管进步。一是重庆市已建立农批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并将11家重点农批市场首先纳入系统,实现入场销售者建档率100%,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签署率100%,食品安全员配备并履职率100%,并与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贯通。二是依托“重庆市阳光食品”App,建立食品连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平台。平台上线以来,企业通过自查发现、处置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5892个。三是申请人可通过“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有效提升主体准入效率。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认真学习把握数字市场监管相关要求,全面梳理核心业务,精心编制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夯实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强化监督抽查考核,利用“特殊食品抽查考核小程序”,组织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其中生产企业覆盖率100%。该局主动参与数字建设,围绕“需求-场景-改革”全链条梳理抽检业务条线的重大任务、重要事项和工作需求,迭代升级抽检快检功能模块。
日前,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推进食品安全领域风险智控应用“渝食安”,赴万州、酉阳、武隆等区县开展专题调研,初步提出“渝食安”总体框架和核心业务“三张清单”、多跨场景拆解集成图、数据需求图、流程再造对比图。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英瑜表示,重庆将重点以数字化变革重塑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框架。
《中国质量报》【食安重庆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