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3年,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采取“择项目、报预算、控成本、建台账、抓公示”五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技术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成效显著。2023年度,珠海检测院技术合同登记额再创新高,“技术工艺类”成果转化工作稳步前行。
通过项目复审,选择优质项目实施成果转化。对2019年至今,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评价(广东特检)的19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复评审,保留了同时满足立项级别高、成果与法定检验有明显界限、成果丰富且创新性强、能解决行业痛点难点、成果应用范围广、客户满意度高的6项“技术工艺类”项目,达到了择优开展成果转化的效果。
通过预算管理,落实检验部门成果转化目标。将“技术工艺类”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预算管理,单独给各检验部门下达成果转化年度预算任务,各部门均应完成预算,且不得超预算。通过预算管理,既实现了成果转化推广,又实现了成果转化业务拓展。
通过成本控制,准确计算科技成果转化份额。通过估算成果转化业务量、成果转化实施工作量,统筹核算人员成本支出占比、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税金、技术合同中技术性费用与非技术性费用占比等,尽可能准确计算每单合同的科技成果转化份额,确定“净收入”额度。
通过建立台账,确定成果转化奖励人员范围。通过建立成果完成人清单、成果实施人方案、科技成果转化重要人员确定方案等台账,划定成果转化奖励人员范围。成果完成人台账依据项目成果建立,成果实施人台账依据工作方案内的实施人员名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重要人员台账依据相关文件建立。
通过公开公示,保障科技人员转化收益权益。在项目经过国家市场监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评价(广东特检)后,在院内进行一次公示,告知全院要对该项成果进行转化。在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的全部任务后,再在院内进行一次公示,告知奖励范围和额度,确保科技人员转化收益权益得到保障。(杨宁祥 林霖)